網(wǎng)站首頁
醫(yī)師
藥師
護士
衛(wèi)生資格
高級職稱
住院醫(yī)師
畜牧獸醫(yī)
醫(yī)學考研
醫(yī)學論文
醫(yī)學會議
考試寶典
網(wǎng)校
論壇
招聘
最新更新
網(wǎng)站地圖
中醫(yī)理論中醫(yī)臨床診治中醫(yī)藥術語標準中國方劑數(shù)據(jù)庫中醫(yī)疾病數(shù)據(jù)庫OCT說明書不良反應中草藥圖譜藥物數(shù)據(jù)藥學下載
您現(xiàn)在的位置: 醫(yī)學全在線 > 中醫(yī)理論 > 中醫(yī)教程 > 正文:瘍醫(yī)大全 卷30 幼科諸瘡部 上課筆記
    

瘍醫(yī)大全教程:卷30 幼科諸瘡部

卷三十 幼科諸瘡部自初生起至胎毒、瘡丹、疔毒止,皆匯于此部中,以便檢閱參治。小兒初生無皮門主論小兒初離產(chǎn)門,遍身無皮,有兩種∶一是父母蘊積楊梅淫毒,遺于嬰兒,是以無皮,用早米粉、伏龍肝撲之皆效。一是船戶在船生產(chǎn),金、木、水、火皆全,所缺者土耳,但將嬰兒…

卷三十 幼科諸瘡部

自初生起至胎毒、瘡丹、疔毒止,皆匯于此部中,以便檢閱參治。

小兒初生無皮門主論

小兒初離產(chǎn)門,遍身無皮,有兩種∶一是父母蘊積楊梅yin毒,遺于嬰兒,是以無皮,用早米粉、伏龍肝撲之皆效。一是船戶在船生產(chǎn),金、木、水、火皆全,所缺者土耳,但將嬰兒放岸上土地睡臥,得土氣其皮自生。(新增。)

申斗垣曰∶子在母腹中,母食五辛,或父母曾患梅瘡,致令生子渾身無皮,如湯去,或頭面半體無皮,名曰 皮瘡,宜玉粉散摻之。(玉粉散用桂府滑石水飛一兩,甘草三錢,冰片二分,研細撲之。)勿用解毒藥。(《啟玄》)

小兒初生無皮門主方

凡生下遍身無皮,但是紅肉者,(《錦囊》)速以白早米粉干撲,候生皮方止。

又方(竇漢卿) 伏龍肝研末,雞蛋清調涂。

又方 土塹泥研細涂之。

小兒初生遍身魚泡門主論

凡生下遍身如魚泡,碎則成水流滲者。(《錦囊》)

陀僧研細干摻,仍服蘇合香丸。

小兒初生夢生門主論

孩兒生下不能發(fā)聲,謂之夢生,多不知救,殊為可憫。切勿斷臍帶,將火炙令暖氣入兒腹內,更以熱湯蕩洗臍帶,卻取一只,用青布袋包裹其頭足,使伶俐婦女拿住此貓,向兒耳邊以口著力咬破貓耳,貓必大叫一聲,兒即醒得生。倘因難產(chǎn)或逆產(chǎn)生下,或冒風寒,舉之遲,氣欲絕,不能哭者,以父母真氣度之亦活;或先扎臍帶,以大油紙捻燎之燒斷,此又回生起死之要法也。或以手鏡向兒頭敲鏡聲并呼其父乳名,兒即啼矣。

駱潛庵曰∶嬰兒受母胎中熱毒,心寒氣閉,落地無聲,名曰啞口,速服延壽丹少許,即愈;蛞耘黄鞴嘀汈ё蕴。或以蔥白徐徐鞭之,即啼;蛄顚⑶昂箝T齊開者,人在街上兩頭呼其父乳名,從街上直呼至產(chǎn)婦房中,兒即啼矣。

小兒初生黃腫門主論

凡小兒初生,遍身黃腫如膽,眼閉呻吟腹脹者,緣母懷胎之時,服寒涼克削之藥太過也。(《錦囊》)

小兒初生鼻塞不通門主方

小兒初生,鼻塞不通,乳不得下。(《得救》)

豬牙皂角 草烏(各等分)
研細用蔥涎調成膏,涂囟門上即通。

又方 紅糖、蘄艾、麝香,共搗勻,隔水燉熱,敷囟門上,以紙蓋之,過宿即通。

又方 用連須蔥一根,放碗內沖滾水,以盞蓋之,將兒抱在床上,放下帳子,以碗對小兒鼻孔熏之,額上汗出即通。

小兒鼻塞不能吃乳。

醍醐(三合) 青木香 零陵香(各四分)
三味煎成膏,取少許捻丸塞鼻中;或以膏涂囟門,氣通,以溫水洗去。

又方

通草細辛(各一兩)
研細末,以綿纏如棗核大,藥如豆大,放綿頭上納入鼻孔內,一日二次,即通。

小兒初生谷道不通門主論

小兒初生谷道不通,有一種內有薄膜遮住,胎糞不能屙下,通之胎糞自利可生。有一種肛門長皮并無竅眼者危,有用金刀割開,胎糞自利,亦有生者。必須知覺早,方能有救;若遲延,胸腹脹突,面色青白,不能吮乳者,不治。(新增)

曾有一兒肛門內有一隔膜,大便瀉時尚不啼哭,遇大便干結時,必啼哭喊叫,面色紫漲,掙下大便如刀劈開者。三四歲時一醫(yī)以金刀割開隔膜,出血時以黑藥止血,不過 腫數(shù)日全安。(新增。)

《簡便方》曰∶所謂悶臍生者,小兒初生糞門有一膜遮住兒氣,故不能出聲,拍之則膜破而能啼哭,須用輕巧婦人以銀簪腳輕輕挑破甚便;虿荒芴簦庇门戮o包,勿令散放,以熱水浸其胞衣,寒天則加火熱之,久則熱氣內鼓,其膜自破,聲出而蘇矣。

小兒初生谷道不通門主方

急救方 用蔥頭一個,去須留涎,蘸麻油潤入肛門內,胎糞自利。

一法 以戥桿蘸油潤入肛門,自通。

小兒初生小便不通門主方

驗方

人乳(四合) 蔥白(一寸)
同煎,分為四服,小便即通。

胎毒門主論

馮魯瞻曰∶后天諸毒易辨,先天所中難明,輕則發(fā)而為瘡也。起似風癮,漸成細瘰,一作搔癢,即濕而起片,如癬白頭,遍體上下隨感而發(fā),其瘡有蟲,故名蟲胞,謂從胎胞而來也?偸菨窕鹣喑耍獰岫臼,腠理愈開,yin毒益熾,癢為氣虛,楚屬血虛,其證屬腑,旋久而氣血兩虛,則因熱而起,又因熱乘虛而內攻矣。治宜托里解毒為主。然愈時結聚于頂者,六陽諸毒上沖,火毒炎上之征也。若初起便發(fā)于頂者,胎毒壅盛,上參陽位也。如發(fā)稀而有白屑,至久不愈者即名禿瘡,亦有年長而患腦疳,白禿不生發(fā)者,蓋足少陰腎,其華在發(fā),因疳熱血氣損少,不能榮發(fā)耳。有收在四肢者,是日久脾虛,濕熱感襲也。其驚瘡者,驚本無物,因蹉其血氣,在臟為積。在腑流溢皮膚而為瘡也。戀銀瘡者,眉間生瘡,是肺熱也。風瘡者亦發(fā)遍身,其形甚小,俗呼謂疥也。蟲窠瘡窠內有蟲如細蟣子者是也。諸瘡治法,若痛癢不可忍者,及性急面黑而血熱者,宜若寒如芩連、苦參之類,體胖之人宜祛風燥濕清火為主。

如久病之后,濕蒸于外達者,但宜補托,切勿多浴涂遏,致毒內攻。然諸瘡雖屬心火,當用寒涼,但熱則行,寒則凝,凝則毒反滯而難痊。故莫如透肌解毒,和血養(yǎng)陰,則風火息而燥癢除,且氣血充固,諸毒不能為患矣。若痘疹之后生瘡者,余毒未盡也,亦宜化毒和血;若瘡前發(fā)驚與夫瘡后發(fā)驚者,皆因瘡而致也。并宜理瘡為主,至于一切胎毒,俱宜涼血清熱,解毒發(fā)散于外,切勿輕從外治,以致熱毒內攻,卒成不救,小兒臟腑嬌嫩,易入難出耳。若致瘡色焦枯,肚腹青黑者,生瘡而無膿汁者,或遍體皆瘡毒發(fā)于肋,或在少腹,或在頂門腫起者,并皆不治。(《錦囊》)

陳實功曰∶小兒遺毒爛斑,乃未生前在于胞胎稟受,或因父母楊梅瘡后遺毒,既生之后先發(fā)紅點,www.med126.com次成爛斑,甚者口角谷道,眼眶鼻面皮肉俱壞,多妨乳哺,啼叫不安。初治宜早用土茯苓湯調人中黃末,每日數(shù)次,共飲四五分,外用解毒紫金丹磨涂患上,效者可保十之三四,遲則爛斑遍身不乳,百難治一二,此根蒂受毒之深也。(《正宗》)

又曰∶胎毒瘡乃母食辛熱濃味遺毒于胎,則生子生瘡,治之當戒發(fā)物及母欲后乳子,不然恐難除根。

又曰∶有等小兒初產(chǎn),背上有大孔窬一二個,但內中有膜,完護臟腑者得生,如無膜露見臟腑者即死無救。如有膜者以補中益氣湯與產(chǎn)母服之,乳兒自能長完,亦有雖活,三五歲而死者有之。

陳遠公曰∶小兒生半歲或一二歲,忽身上手足肚腹,頭面臂上長成大瘡,久變?yōu)槎荆儆嬛沃恍,此非兒毒,乃父母之毒。當日結胎,或感楊梅毒瓦斯,坐胎之后,或感yin氣火邪,以至貽害小兒。治不得法,多半死亡,吾遇異傳,治此證已數(shù)十人矣。吾不傳方,則負異人之善念,而小兒無方失救,不猶吾殺之乎!用銀花二兩,生甘草、天花粉、黃藥、錦地羅各三錢,人參二錢,水煎服,二劑毒全消。倘外口不愈,另有外治,用蝸牛、生甘草、兒茶樟腦、黃丹水粉、枯礬各三錢,冰片、輕粉各一錢,地龍糞五錢,麝香三分為細末,麻油調敷,數(shù)日瘡內生肉,瘡口外斂,真神方也。輕者用煎方,不必外治,重者內外合治,無不速痊。余從萬世起見,將方傳世,愿人廣傳,體余之心為心,勿自試為私秘不傳,以受天譴。(《冰鑒》)

汪省之曰∶小兒遺毒爛斑,乃在胎胞稟受,故既生之后,熱湯洗浴,烘熏衣物,外熱觸動內毒始發(fā)。(《理例》)

錢青掄曰∶小兒胎中遺毒,患赤剝楊梅瘡并無皮,膿血淋漓,瘡瘍名曰竹衣乖,竟有胎胎皆然者。(《幼科良方》)

駱潛庵曰∶胎中受母熱毒,致生胎毒病證。三朝、一七、十日、半月之日,最難救治;五六日猶難,速服延壽丹豆大三粒,即愈。(《推拿秘書》)

胎毒門主方

胎毒 兒茶五錢焙研,犍豬膽汁調勻,煎滾冷定,將瘡用甘草湯洗凈,敷之。

又方(《啟玄》)

大楓肉(十五枚) 白膠香(三錢) 煙膠(二錢) 輕粉(一錢)
共研細,用雞蛋黃熬油調搽,如癢加枯礬五分。

又方 鱉甲 存性,研細,麻油調搽。

竹衣乖內服丸方(《幼科良方》)

真犀黃(三分) 朱砂 雄黃(各七分) 乳香(去油) 沒藥(去油,各五分) 麝香(一分) 山慈菇(一錢)
上為末蜜丸重三分,金銀花湯每日調服一丸,即愈。

竹衣乖搽方

白蘆甘石( 過,淬入黃連汁內三次,童便內四次。一兩) 赤石脂( ) 紫甘蔗皮(燒炭存性) 兒茶(各五錢) 黃柏(豬膽涂炙七次,七錢) 真綠豆粉(炒,七分) 冰片(五分)
共研細。用麻油入雞蛋黃煎黑去渣,候冷調搽,即愈。

小兒胎熱,眼腫赤,肚熱啼哭及身上紅腫,或頭頂瘡,耳出膿汁,此方神效。(《赤水玄珠》)

郁金 花粉 甘草 干葛 桔梗 薄荷葉(各等分)
共為末。白湯調下五分,或一錢,仍用艾葉煎湯浸足底,引熱下行。

胎熱卷皮、火奶癬戀眉神方

人中黃(三分) 川貝母(去心研,二錢) 金銀花(二錢)
白水煎徐徐服,服至痊愈而止。或用金銀花八兩,川貝母四兩熬膏,入人中黃二兩成膏,每早晚量兒大小,白湯沖服一二匙,更妙。

仙傳延壽丹 (駱潛庵)。治小兒胎毒啞口,口噤臍風,馬牙鵝口、重舌、木舌,風熱脾熱,積熱骨蒸,壯熱夜啼,火眼翳障,一切火證如神。

錦紋大黃(十斤)
上切片,先用白酒或黃酒浸兩晝夜,入沙鍋煮一枝大香取出,鋪在板上曬極干;二次三次亦如之;到四制用 本煎汁浸一晝夜,煮曬如前;五制用車前草摘來洗凈灑水搗汁浸,煮曬如前;六制用向東南側柏葉,清晨采來水洗搗汁,浸煮曬如前。到后三制仍用酒浸煮透曬至九次。止曬半干,便入石臼搗爛為丸,或重一分、三分、一錢、二錢、三錢?磧捍笮,火證輕重,加減用之。

秘方 鮮半枝蓮搗汁掃上,以渣煎湯洗,即效。

又方 慎火草搗汁搓。

胎瘤門主論

蔣示吉曰∶初生小兒頭上胸乳間腫起,大如饅首,小似李梅,此乃胎中瘀血凝滯而成。須候小兒盈月以外,方可用針刺破,內如赤豆汁乃安。內服五福化毒丹。(《說約》)

《心法》曰∶胎瘤乃胎前孕婦積熱,以致胞熱,更兼血瘀結滯而成。多生頭上及胸乳間,初如李核,漸大如饅,色紫微硬,漫腫不甚疼痛。如嬰兒初生即有者,候過盈月,熟透方可針之,放出赤豆汁或膿汁,其腫即消。若盈月后生者,必待膿鼓熟透再針。

吳半千曰∶紅絲瘤一名胎瘤,發(fā)無定處,由小漸大,嬰兒落草,或一二歲之間患之,瘤皮色紅中含血絲,亦有自破者。治法雖同胎瘤,但此患由先天腎中伏火,精有血絲,以氣相傳生子,故有此疾。終為火證,亦難收斂。

奶癬瘡門主論

陳實功曰∶兒在胎中,母食五辛,喜飧炙 ,遺熱與兒,生后頭面遍身發(fā)為奶癬,流脂成片,睡臥不安,搔癢不絕,治以文蛤散。(《正宗》)

吳半千曰∶小兒初生奶癬,類乎疥癩。初起手足,次延腹背,纏綿不已。用僵蠶不拘多少,去嘴研末,煎湯浴之,或一日一次,毒必發(fā)生,然后用青黛散搓之。

《心法》曰∶此證初生頭頂,或生眉端,癢起白屑,形如疥癬,由胎中血熱,落草受風纏綿,此即干 瘡。有誤用湯火洗皮膚起粟,搔癢無度,黃水津yin,延及遍身,即成濕 瘡。干用潤肌膏,濕用黃柏頭末,滑石和勻干摻,癢甚者用烏云膏。

奶癬瘡門主方

文蛤散 文蛤(四兩) 輕粉(五錢) 點紅川椒(二兩)
先將文蛤打成細塊,鍋內炒黃色,次下川椒同炒黑色煙起為度,入罐內封口存性。次日入輕粉研為細末,罐收貯,香油調搓,乳母戒口為妙。

又方

川貝母(去心) 金銀花(各等分)
共為末,煉蜜為丸。每重一錢,白湯調下。

又方

大楓肉 黃柏(各五錢) 蛇床子(二錢五分) 枯礬 雄黃(各一錢) 輕粉(一錢三分)
共為末。臘豬油調搓。

小兒奶癬及滿頭遍身黃水瘡,白面不拘多少,香油拌勻作●,火燒成性為末,再用真香油調搓。

青黛散

青黛 黃柏 枯礬 雄黃 百藥煎 硫黃(各等分)
共研細。濕則干摻;干則香油調搓,以愈為度。

又方 如意草搗爛涂之。

烏云膏 松香二兩,硫黃一兩研勻,香油拌如糊,攤南青布上半指濃,卷成條,線扎緊,再用香油泡一日取出。刮去余油,以火點著,一頭朝下,用粗碗接之,布灰陸續(xù)剪去,將滴下油浸冷水中一宿出火毒,搓之。

奶癬并卷皮火。

雞蛋(七個,煮老,去白,炒取油) 杭粉(三錢)調搽。

又方 子滾水泡透,去 只以湯洗之。

又方

雄黃(一錢) 食鹽(一分)
共研細,麻油調搓。

奶癬多生耳后,令伊芳母嚼白米成膏涂之。

羊胡瘡門主論

申斗垣曰∶下唇下巴骨生瘡故名。乃任脈經(jīng)濕熱所生也,在承漿穴地角邊,宜除濕清熱藥主之。(《啟玄》)

羊胡瘡門主方

羊胡散 (申斗垣)。煙膠(五錢) 輕粉(一錢) 羊胡須(一撮燒灰)
共研。濕則干擦,干則油調搽之。

肥瘡門主論

陳實功曰∶肥瘡由胎毒而成者少,因飲食之后油手摩頭,或枕頭不潔而成者多。(《正宗》)

申斗垣曰∶此瘡宜槐條煎湯洗凈,以煙膠、枯礬、輕粉研細,熟油調搽。(《啟玄》)

馮魯瞻曰∶此瘡乃臟腑不和之氣上沖,血熱之毒上注,小兒陰氣未足,陽火有余,故最多犯之。宜內服連翹、天花粉、荊芥、防風、貝母、元參、赤芍藥、生地黃、牛蒡子清熱解毒,涼血和血之劑,俟毒瓦斯少解,方外用藥以涂之。切不可驟加寒涼涂遏,以致熱毒內攻不救。蓋小兒臟腑嬌嫩,易入難出也。(《錦囊》)

肥瘡門主方

肥瘡

胡黃連 輕粉 雄黃(各三分) 膽礬(二分) 枯礬(一錢) 豬蹄鞋(三個, 存性)
研細。將瘡洗凈搽之。

又方 肥皂子 存性研末,豬膽汁調搽。

又方

松香 血丹(各等分)
研細,豬板油搗汁,青布卷條燒之,取油搽。

又方

東丹(八分) 枯礬(一錢) 真粉 松香(各二錢,入蔥管內飯上蒸化,待冷去蔥用)
共研細末。熱香油調搽。

又方

黃花(燒灰) 輕粉(少許) 研勻干搽。

小兒頭上肥瘡黃水瘡梅花禿。

銅綠 松香(各三錢) 黃蠟(二錢)
香油一兩五錢熬勻,涂之。

頭上生瘡,俗名粘瘡絕妙方(《集驗》)

海螵蛸(二錢) 白膠香 輕粉(各五分)
研勻。清油潤瘡,以藥干擦。

肥瘡極兇者,苦參、何首烏、當歸、威靈仙、甘草、金銀花、胡麻、石菖蒲、連翹、生地、蟬蛻,酒水同煎。

又方(鴻禧東房傳。)

大楓肉(五錢) 白信(三分) 油核(五個)
共搗勻,作三丸,夜間取一丸在心口用手擦,至二更天藥氣散開,仍聚胸膛,仰面而臥;次夕亦然,間一夜再擦一丸,七日后痊愈。

頭面肥瘡。(《經(jīng)驗》)

輕粉 飛血丹 白礬 雄黃(各等分)
研細。裝入蔥管內兩頭扎,煨過加版灰少許研,菜油調搓立效。

黃水瘡門主論

申斗垣曰∶黃水瘡又名滴膿瘡。(《啟玄》)

陳實功曰∶頭面耳項忽生黃泡,破流脂水,傾刻沿開,多生痛癢,此因日曬風吹,暴感濕熱,或內飧濕熱之物,風動火生者有之。治用蛤粉散,或四味異功散搽之。(《正宗》)

馮魯瞻曰∶面上耳邊生瘡,時出黃水,浸yin不愈,名曰香瓣瘡。(《錦囊》)

凡初起細瘡,手少動之即破,毒水流入何處,即生大水泡瘡,即為黃水瘡,此熱毒郁于皮毛也。當以湯洗之。(《秘錄》)

黃水瘡門主方

四味異功散 松香(煉老) 生礬 枯礬 銀粉
各等分研細。先將 豬湯或米泔水熬洗,去凈瘡靨,拭干穢水,干則麻油調搓,濕則干摻。

面上黃水瘡。

酸棗 荊芥 羊胡(各 灰存性,一錢) 鉛粉(五錢)
研細,先以槐條煎水洗凈,將藥敷上,其瘡自好。

洗法(岐天師)

雄黃 防風(各五錢)
水十碗,數(shù)滾去渣,取汁洗瘡即愈。

又方 鉛粉用菜油調涂磁碟內,多卷紙卷點著合熏,時時攪勻待遍黃聽用。將靨剝去搓上立愈。

又方(《周氏抄方》)雄豬膽一個,黃柏一兩,浸,焙干為末,摻之。

白蛇串門主論

申斗垣曰∶白蛇串即白蛇纏,生于腰間,兩頭如蛇形,兩頭相合則必不能救矣。

按《綱目》剪春蘿條下治火帶瘡繞臍腰腹生者,采花葉搗爛,蜜和涂之,即愈。大法宜隔紙膏。(《啟玄》)

白蛇纏腰,乃腰里起一紅泡圈子,若不早治,被其纏到者不救。纏腰者如 腰樣也。(錢青掄。)

竇漢卿曰∶白蛇串即白蛇纏,又名蛇窠瘡。(《全書》)

朱丹溪曰∶此瘡因衣服被蛇游行,或飲食中受沾蛇毒,入于皮毛,致生瘡且痛?捎冒闹忣^上或以松針刺血,取蜈蚣浸油搓之,或酒調雄黃白芷搓之。

澄曰∶此患多起于腰間,若不急治,則瘡形灰爛,首尾搭頭無救。

白蛇串門主方

白蛇串 p04-a41a205.bmp (缺)

劈毒立消丹 (吳羹相)。治白蛇纏并蛇蝎蜈蚣瘋犬咬毒,腫痛垂危者。

雄黃(一錢五分) 麝香 冰片(各一分) 牙硝(二錢)
上藥端午時虔誠修合,遇證點男左女右眼大 內。痛一盞茶時即止,其腫漸消,其痛漸止,三日痊愈。

隔紙膏 (曹羽文)。雄豬油去皮膜熬化,冷定,入劈毒立消丹,再加麻油二茶匙,飛丹三錢收用,攤隔紙膏貼之,神效。

又方 鱔魚血調雄黃末敷上即焦,神效。

又方(秘本)。蛇殼一條 灰存性,坑廁板上浮泥刮下,同研細,用童便調敷數(shù)次,一二日即愈。

又方

白芨(八錢) 水龍骨(糞船者妙,一兩)
共研細,無根水調敷。

又方 鍋臍灰研細,臭淘米泔水腳子調敷。

又方 用紫棉紙三張,作三長條,以火點著,從初起瘡上照至瘡尾,即將紫棉紙灰用燈盞油腳調勻搽之。每日一次,三日痊愈。

又方 豬窠草燒灰,麻油調搓。

禁法 取蛇神紙馬,(如鋪中無此紙馬,可用黃團花折成長條狀如蛇形,頭寬尾細。)放蛇窠瘡上,一面游繞,一面禱祝曰∶家蛇歸洞,野蛇上大路。再將各種蛇名隨意念幾遍,叫他上大路。(如菜花蛇叫他上大路,赤練蛇叫他上大路,馬梢蛇叫他上大路,水蛇叫他上大路。)禱祝畢,即將蛇紙順擱患者家歇房門口門檻上,蛇頭向外,取艾團三個,頭中尾安三處,用火灸艾,俟艾燒盡,再將蛇紙艾火一同燒盡,搽瘡上即止疼。如未痊愈,次日早晚仍照上法治之,不過三日,瘡頭干枯,神驗。

又方

陳壁土 頭發(fā)灰(各等分) 麻油調搽。

又方

人發(fā)( ) 黑糞( ) 墻上青苔(各等分)
共為末,香油調搓,不過三次愈。

又方

側柏葉 黃柏 韭地蚯蚓生大黃(各五錢) 赤小豆 雄黃 輕粉(各三錢)
研細,用新汲水或香油調搽。

又方 鮮鱔血涂。

又方 黃粟米焙,研細,麻油調搓。

又方 干艾葉搓為紙捻,燒煙熏至黃色即住,神效。

又方 灶心土干研,清油調涂。

白禿瘡門主論

陳實功曰∶白禿瘡俗名瘌痢,乃剃頭時腠理司開,外風襲入,結聚不散,以致氣血不潮,皮肉干枯,遂成白禿瘡,久則發(fā)白脫落。(《正宗》)

申斗垣曰∶禿瘡乃足太陽膀胱督脈二經(jīng)受濕熱,生蟲作癢,瘡痂高堆是也。風襲則起白屑,熱甚則禿,久則傷孔不生發(fā)也,治當消風除濕,殺蟲止癢養(yǎng)血。(《啟玄》)

汪省之曰∶白禿瘡久則發(fā)落,根無榮養(yǎng),如禿斑光澤不癢,內血不潮,以擦潤肌膏,常擦其發(fā)漸生;如禿斑干枯作癢者,內必有蟲,宜用殺蟲之藥治之。(《理例》)

白禿瘡門主方

驗方 仙人垢(即死人棺底垢膩也。)不拘多少,用鲗魚一尾,香油煎熟,取油調涂一銅錢濃。

又方 黑桑椹子入瓶曬二十一日,化水洗之。

又方 香油一斤入活蜈蚣十條,浸一月,曬二三日,收藏鵝翎攪之。

又方 干蜈蚣不拘多少,入瓶內真麻油浸一七,將頭剃凈,用油搓之。

又方 百草霜研細,麻油調搽。

又方 雞蛋一個,麻油二兩,煎枯取油,用尖檳榔粗碗底磨化,加硫黃、花椒末各三分,攪勻搓之。

又方 濃樸四兩,麻油半斤同煎,待冷搓之。(或研末,冰麝油調搓亦效。)

又方

百草霜(一兩) 榆皮(三錢) 窯內燒紅土(四兩) 膽礬(六錢) 輕粉(一錢)
研細。剃頭后豬膽汁調搽。

香薷 (馮氏) 治白禿不生發(fā)燥痛。

陳香薷(二兩) 胡粉(一兩) 豬脂(五錢)
水一大盞,煎香薷取汁三分去滓,入胡粉、豬脂和勻,日日頻涂之。

洗瘌頭 蝸牛三十條,水三碗,煎湯洗之,兩次痊愈。

禿頭生發(fā)。

秦椒 白芷 川芎(各一兩) 蔓荊子 云苓 香附(各五錢)
俱生用銼碎絹袋盛,浸香油七日,取油日三度擦無發(fā)處,其發(fā)自生。切勿令油滴白肉上。

禿瘡有蟲癢痛。(《啟玄》)

煙膠(五錢) 水銀 雄黃(各一錢) 枯礬 輕粉(各五分)
研細,用陳臘豬油或馬脂油調搓。

多年治不好的禿瘡。(《啟玄》)

輕粉(一錢) 枯礬(三分)
番木鱉不拘多少,以油煎枯,去木鱉用油調搽。

梅花禿胎毒辣痢 雄豬毛一具揀凈去油膩陰干,入陽城罐封固,火打三炷香,冷定取出為末。每用五分調搽,先用花椒蔥白煎湯洗透,待干搽藥,二七痊愈,發(fā)出便佳。

瘌痢瘡(積德堂陸氏) 酒肉店內油透陳竹燈掛一個,劈碎裝瓷瓶內,口上用舊髻鐵絲覆瓶口上倒轉,下再用瓶以此瓶合于下,瓶口上用火 之,其汁溜下取之,搽上神效。

又方(積德堂) 鍛石窯內燒過紅土塹流結上渣,輕虛色赤者,四兩,百草霜、雄黃各一兩,膽礬六錢,榆皮三錢,輕粉一錢
研細,剃頭,豬膽汁調搓。

又方(周氏抄本) 黃連末,豬骨髓調搓。

禿瘡 鴿子糞新瓦焙存性,研細,麻油或菜油調勻聽用。如瘡靨堆起,可用清米泔水同蔥川椒煎湯洗去,擦上三次無不愈者。

又方

瀝青(二兩) 銅綠(一錢五分) 黃蠟 麻油(各一兩五錢)

火熬膏攤貼,神效。

瘌痢白禿 狗油煮馬前子浮起,研細,先用宰豬湯洗凈,搓之。氈帽包頭過三日,一掃光。

小兒頭上白色圈圈白禿 蒜瓣每清晨揩白禿上,自愈。

瘌瘡 松香、明礬,豬板油搗搓,即愈。

小兒白禿 鮮鱔魚一條,搗爛敷。

又方 生鵝油涂在頭上,用舊鞋底洗凈烘熱擦之,擦盡白皮,一連數(shù)次,不可洗去。

又方 大紅棗一枚去核,填砒霜入內令滿,扎緊,炭火燒焦存性,研細,米泔水洗凈后涂之。

又方 生黃豆炒黃研末,香油調搽。

肥油膏 (吳半千。)番木鱉(六錢) 當歸 蘆(各五錢) 黃柏 苦參 杏仁狼毒 附子(各三錢) 鯉魚膽(三個)
用香油十兩熬至黑黃色去渣,入黃臘一兩二錢熔化,以布攄過收貯,每用少許,用藍布裹手蘸擦。

躑躅花油

躑躅花根(四兩搗爛)
用香油一碗熬枯去渣,入黃蠟少許,濾清候冷,青布蘸搓,日用三次,氈帽戴之,勿令見風。

又方 驢油頻搓患上,瘡愈發(fā)長。

連床散 治瘌瘡及手足身上陰器膚囊,抓爛淋漓。

黃連(五錢) 蛇床子(二錢五分) 五倍子(一錢二分半) 輕粉(二十五貼)
為細末。先以荊芥蔥白煎湯洗拭候干,清油調敷。

赤游丹門主論

赤游丹 p04-a41a206.bmp (缺)

《內經(jīng)》運氣丹 皆屬火。

經(jīng)曰∶少陽司天,客勝則丹疹外發(fā),及為丹 是也。

《圣惠》云∶夫一切丹毒者,為人身體忽然變赤如丹之狀,故謂之丹毒也。或發(fā)手足,或發(fā)腹上如手大,皆風熱惡毒所為,重者亦有疽之類也。若不急治,則痛不可忍;久則壞爛,出膿血數(shù)升。若發(fā)于節(jié)間,便令人四肢毒腫,入于腹則殺人,小兒得之最為急也。

戴復庵曰∶發(fā)丹色狀不一,癢痛亦異,大概因血熱肌虛,氣邪所搏而發(fā)。然色赤者多,以赤故謂之丹,有發(fā)而色白,謂之冷瘼。此病多緣肌肉疏為風邪所襲而成。風熱則赤,風冷則白,今人但呼赤為丹,白為瘼,古方亦名為癮疹,非特分寒熱,亦兼?zhèn)渌臍狻=婪秸摵舭诪槠篷,赤?a class="channel_keylink" href="http://m.zxtf.net.cn/mingzu/2009/20090512123157_154825.shtml" target="_blank">血風。

朱丹溪曰∶內傷 者,胃氣極虛,一身如火游外所致,宜補以降之。

劉涓子《鬼遺方》云∶丹者惡毒之瘡,五色無痛為丹毒,癢者為風丹。

陳實功曰,赤游丹又名火丹,乃心火妄動,三焦風熱乘之,故發(fā)于肌膚之表。有干濕之不同,紅白之各異。干者色紅形如云片,上起風粟作癢發(fā)熱,此屬心肝二經(jīng)之火,治以涼心瀉肝,化斑解毒湯主之。濕者色多黃白,大小不等,流水作爛多痛,此屬脾肺二經(jīng)濕熱,宜清肺瀉脾,除濕胃苓湯主之。腰脅生之,肝火妄動,又名纏腰丹,柴胡清肝湯主之。甚者急以細磁鋒砭血,精豬肉片貼之。(《正宗》)

許學士曰∶飛灶丹從頭頂紅腫光起,(宜蔥白自然汁調白芨末涂。)吉灶丹乃膀胱經(jīng)風熱,從頭上向腦后紅腫,(宜赤小豆紫荊皮末,用雞子清或酒調涂。)鬼火丹乃手足陽明經(jīng)風熱,從面上起紅腫,(宜蜜調制柏散或雞子清調伏龍肝末涂之。)天火丹乃腎經(jīng)中熱毒,膀胱風熱,從脊背起赤腫,(宜一二年陳羊油熔化,調羌活末涂之。)天灶丹從兩臂赤腫少黃色,或一臂,乃手陽明風熱,(宜柳枝燒灰,水調涂之,或沖和膏涂。)水激丹兩脅虛腫紅熱,乃足少陽膽經(jīng)風熱,(宜有孕母豬屎燒灰,蠟水涂之。)胡吹丹從臍上起黃腫者,是任脈中熱與濕,(宜醋調檳榔末涂,或酒調沖和膏涂。)野火丹從兩腿上起赤腫如火燒,乃足陽明經(jīng)中風熱,(宜羊油調乳香末涂,或搗火丹草和醋涂,或水調白芨末涂之。)煙火丹從兩足背上起赤腫痛,乃足三陽經(jīng)風熱,亦有足底心起,是足少陰腎經(jīng)大熱,(宜香油調豬石槽下土涂之,或蜜調制柏散涂。)胡漏丹從陰上起,或黃腫赤腫,乃足厥陰肝經(jīng)虛火發(fā)于外。(宜羊油調屋漏土涂之,或調制柏散醋涂。)

又曰∶此俱小兒受胎內之毒,如三日不治,攻入腸胃必死。

又曰∶凡小兒未滿百日發(fā)丹,不拘是何丹,必死。

竇漢卿曰∶游丹發(fā)于頭者何以治之,必須將患兒眠在床上,以腳跟一頭加磚一二塊,以墜毒瓦斯于頭,再用磁鋒砭之,使毒瓦斯毒血皆從頭頂而出,若乳母抱立在身砭之,則毒瓦斯順下,遂壅咽喉,必難生矣。近觀同道之友,顛倒砭之,不行其手法以害諸兒,故不辭瑣瑣,又申明之。

又曰∶凡丹入于腹中,飽悶臍凸,體若燔炭者死。

又曰∶內丹從脅下至腰下腫,發(fā)赤色至腰則死。

申斗垣曰∶內丹言赤色如涂朱,映于肉里,故名內丹,似板而微腫。如發(fā)于淵腋金門等穴,或右或左,皆少陽膽經(jīng),一二日者可治;如連腰臍青紫及大痛,或大小便不通,皆不可治,死之必矣。(《啟玄》)

又曰∶夾豆丹者赤也,如涂赤朱于皮膚之上,乃熱毒蘊蓄惡血,命門相火合而發(fā)起,與痘相兼而生。如霞片浮而薄者易治;濃而紫者難痊。當順天時,若暑熱以通圣辛涼之劑解之,嚴寒以升麻葛根辛溫之劑解之。痘瘡既發(fā),正合其宜,又有失于調護,受風熱則血沸騰,感寒冷則血凝泣,亦可用涂敷之法于外。

又曰∶丹從腹往四肢者生,從四肢入腹者無救。

竇漢卿曰∶赤丹急用磁鋒砭去紫血,自下而上,則毒血流上,不可逆砭,急用乳香末雞子清調勻涂砭處,時以芭蕉根汁涂之。

又曰∶又有一種爛皮火丹,用蓮蓬 、面粉、伏龍肝、黃柏末和勻干摻。

李東垣曰∶丹毒者,謂人身忽然赤如涂丹之狀,故謂之丹毒。世俗有云赤瘤,或因有瘡誤而相觸,四畔 赤,謂之瘡瘤。凡丹毒之疾,皆游走不定,狀如云氣者是也。小兒得之,最忌百日之內,謂之胎瘤。以其氣血嫩弱,臟腑柔脆,難任鐮針,所以忌也。

馮魯瞻曰∶赤紫丹瘤皆心火內郁而發(fā),赤如丹砂,故名曰丹。因熱毒客于皮膚,搏于氣血而風乘之,陰滯于陽則發(fā)丹毒。熱極生風,片刻之間,游走遍體,虛熱則癢,實熱則痛。自腹而達于四肢者易治。自四肢而歸于腹者難療。書雖有五色之分,十丹之異,總不出血熱而屬于心,心火內熾,客風外乘,風勝則樹木皆搖,故令游走殊速。名為丹者。以心應火而色赤也。色紅者生,白者氣虛挾痰,紫者毒盛,色青如苔者死。赤者名赤游丹,熱毒感之深也。其狀赤腫,片片醫(yī)學全.在線m.zxtf.net.cn如胭脂涂染,或發(fā)于手足,或發(fā)于頭面胸背,令兒躁悶腹脹,其熱如火,痛不可忍,游走遍體,流行甚速,須急治之;若一入腹入腎,即不可救。白者名曰白游風,感風濕之輕證也。其候流塊作癢,壯熱憎寒,鼻塞腦悶,咳嗽吐逆。其治之法,赤者清涼解毒,甚則砭去惡血,以藥涂之,白者不過疏散滲濕而已;鹱漂徴,先天之熱毒也,火走空竅,故必于口鼻眼目,陰囊糞門之處紅點如癬,漸成紅泡,逾日而穿,赤色無皮,如湯火 炙之狀,痛苦殊甚,睡臥不安,一二日間周身能腐;若至囟門腫氣,陰毒腫亮者不治。及一切丹毒入臟,臍突出漿,面頰紫浮,噎氣不乳,手足拳禁,大小便絕,胸背血點,舌生黑瘡,心胸紫腫者,皆為不治。然小兒臟腑嬌嫩,凡一切丹毒,必先內服解毒,方可外敷。蓋毒易入難出,肌肉受傷其害輕,臟腑受傷其害速耳。(《錦囊》)

陳實功曰∶小兒赤游丹乃受毒于未生前,發(fā)病于有生后。蓋身在胞胎,皆賴父精母血藉以生養(yǎng),父母不能節(jié)其欲,多致yin火猖熾,胎必侵受;既生之后,熱湯洗浴,烘熏衣物,觸動內毒;欲發(fā)之時,先必發(fā)熱啼叫驚搐,次生紅腫光亮發(fā)熱,瞬息游走無定,發(fā)無定處,先從頭額起者名天灶丹。治以升麻葛根湯,母子同服。余皆起于腹背,腹背流入四肢者輕;起于四肢流入胸背者重。有此總宜砭去惡血為要。

砭血之后,先用豬精肉縫片貼之,一時許,以金黃散用水芭蕉根搗汁調敷。如毒瓦斯入里,腹脹堅硬不乳者,紫雪散下之,三日后身漸徹涼,砭血之處,肉便軟活,聲清腹軟,乳哺如常者順,反此為逆。(《正宗》)

錢青掄曰∶天火丹從背上起赤點疤,(桑白皮為末,羊脂調涂。)水激丹從兩脅虛腫起,(生鐵銼末,豬糞調涂之。)纏腰丹腰生一紅蕾,兩邊生紅筋,纏至臍必死,(金墨磨濃和雄黃末涂之。)冷丹白色塊者,(用姜皮一撮煎湯洗之。)熱丹紅色塊者,(紫背浮萍煎湯洗之。)丹瘤或生頦下如櫻桃,突出色赤而光者是也。(宜以綿羊腦子同樸硝研爛貼患處,立效。)丹疹遍身紅點如灑朱者是也。(用防己半兩,樸硝、犀角黃芩、黃耆、升麻各一錢,加竹瀝煎服,即愈。)火丹遍身紅腫是也。(用當歸、赤芍、甘草、大黃各等分,每服三錢,水半盅,煎三四分,食后服,亦效。)火丹發(fā)于足踝者,(用蕓薹菜搗敷,隨手即消。)赤游風丹忽然腫癢,流行不止一處者是也,此證至急,救遲則死。(用雄黃、五倍子各等分為末,醋調涂之,或用無名異為末,蔥汁調涂立消,或用鐵銹水涂之即消,或用新生荷葉搗爛入鹽少許,涂之即消。)

赤游丹門主方

升麻葛根湯 治丹毒身體發(fā)熱,面紅氣急,啼叫驚搐等證。

升麻 葛根 白芍 柴胡 黃芩 黑山梔(各一錢) 木通 甘草(各五分)
水煎,不拘時母子同服。

大連翹飲 治小兒丹毒發(fā)熱,痰涎壅盛,一切諸瘡痧疹,頸項生核,或傷風寒,時行發(fā)熱等證。

連翹 生石膏 防風 荊芥 生甘草 滑石 黑山梔 當歸 瞿麥 車前子 木通牛蒡子 赤芍藥 柴胡 炒黃芩 蟬蛻(各五分)
燈心二十根,白水煎,母子同服。

消毒犀牛飲 小兒丹毒,身熱氣粗,啼叫驚搐不寧等證。

犀角 防風(各一錢) 甘草(五分) 川黃連(三分)
燈心二十根同煎,徐徐服之。

紫雪散 治小兒赤游丹毒,甚者毒瓦斯入里,肚腹膨脹,氣急不乳,即宜此藥救之。又治傷寒熱躁發(fā)狂及外科一切蓄毒在內,煩躁口干,恍惚不寧等證。

升麻 羊角 石膏 寒水石 犀角(各一兩) 廣木香 沉香(各五錢) 生甘草(八錢) 元參(二兩)
水五碗同藥煎至一碗,濾清再煎滾,投提凈樸硝三兩六錢,微火慢煎,水氣將盡欲凝結之時,傾入碗內下朱砂、冰片各二錢,金箔一百張,各預乳細和勻,碗頓水內,候冷凝成雪也。大人每用一錢;小兒二分;十歲者五分,徐徐咽之,即救。病重者加至一錢亦可,或用淡竹葉燈心煎湯化服俱可。

荊防散 赤丹游走。

荊芥 牡丹皮 防風 金銀花 牛蒡子(炒杵) 橘紅 生甘草 羌活 連翹 天花粉 元參 赤芍藥(各等分) 水煎服。

化斑解毒湯 治三焦風熱上攻,致生火丹,延及遍身癢痛者。

元參 人中黃 知母 生甘草 石膏 牛蒡子 升麻 川黃連 連翹(各等分)
淡竹葉二十片,水煎,不拘時服。

針砭法 小兒赤游丹毒,紅赤 腫,游走不定,須急砭之,用披針鋒尖向患上,以烏木重箸在針面擊之,密砭出血多者為妙。血紅者輕,紫者重,黑者死。砭畢溫湯洗凈,用干精豬肉縫大片貼砭處一時許,方換如意金黃散,以水芭蕉根搗汁調敷。

搽藥方 石膏、密陀僧、雄黃、生大黃各等分,研細,芭蕉根汁調敷。

又方 臘月羊油熬搓,并治凍坼。

又方 浮萍草搗汁搓。

又方 芭蕉根搗汁搓。

又方 鼠粘根搗汁搓。

綠袍散

綠豆(五錢) 生大黃(二兩)
生薄荷搗汁,入蜜調涂。

柏葉散 治三焦火甚,致生火丹,作痛作癢,延及遍身。

側柏葉(炒黃) 大黃 蚯蚓糞(韭菜田內者佳) 黃柏(各五錢) 赤小豆 輕粉(各三錢)
共為細末,新汲水調搓。

當歸膏 赤游丹、鵝掌風。

當歸 生地黃(各一兩) 木鱉子(去殼) 大楓子(去殼) 麻黃 防風 玄參 紫草 黃柏(各五錢)
用麻油半斤,同藥熬枯濾去渣。再將油復入凈鍋內熬至滴水成珠,再下黃蠟二兩,試水中不散為度。候稍冷傾入蓋碗內,坐水中出火毒三日,聽搓。

奇方(湯氏) 灶馬(即俗呼樟木蟲。)在灶內尋出活的去頭,以白漿擦赤游丹上,不過數(shù)次即愈。

小兒赤游丹胎毒(呂爾青)。千腳泥一兩,曬干或烘,加珍珠三分同研細,菜油調敷腫處。

又方(金云章)

穿山甲(炒炙) 血余( ,即頭發(fā)灰,各等分)
研末。每服五分,輕者三分,黑糖拌滾湯調下。

又方 芝麻炒研,油調敷,大人小兒火丹俱神效。

火丹遍身生遍形如水泡者(單方)用小兒胞衣瓶內水,將雞毛掃上,隨手即愈。

犀角解毒飲 (錢青掄) 治赤游丹紅腫游走遍體,壯熱不安。

防風 荊芥穗 黃芩(各一錢) 犀角(磅因) 甘草(各五分) 牛蒡子(微炒,四錢)
水煎頻服,神效。

又方 灶心土不拘多少,雞子清調敷。

又方 船底青苔為末,雞子清調敷。

丹瘤(《修真秘旨》) 萆麻子五粒去皮,研入面一匙,水調涂甚效。

香瓣瘡門主論

申斗垣曰∶香瓣瘡又名浸yin瘡,初生甚小,先瘡后痛,汁出浸yin,濕爛肌肉,延及遍身,多生面上耳邊。(《啟玄》)

香瓣瘡門主方

面上耳邊香瓣瘡。

羊須 荊芥 干棗(去核,各 存性,二錢)
研細入鉛粉五分,每用少許油調,先以溫湯洗凈拭干,涂上即愈。

煉銀瘡門主論

李東垣曰∶煉銀瘡即面洇瘡,是母受胎之日,喜食酸辣及邪味過度,多生此瘡。(《精義》)

洇尻瘡門主論

申斗垣曰∶初生小兒繃縛手足,頤下頰肢窩腿丫內濕熱之氣蘊積,洇爛成瘡,此乃乳母看顧不到所致。不可用他藥,只用伏龍肝一味,不拘多少,研細干摻,以紙隔之。(《啟玄》)

面上熱毒惡瘡門主方

面上生瘡。

胡粉 輕粉 松香(各等分)
研細,雞蛋黃煎,油調搽。

面上熱毒惡瘡(馮氏。)

胡粉 黃柏(炙) 黃連(各等分)
研細。豬油調敷。

面上毒瘡初起,急尋水蜒蚰一二條,用少許,共搗涂紙上,留一小孔透氣,貼上。

暑痘門主論

胡公弼曰∶暑痘者乃暑熱襲于皮毛,其形如痘圓凈,根紅脹痛,故有痘名。(《青囊》)

澄謂小兒因暑月烈日中戲嬉,或坐日曬磚石,或襁褓中受母暑熱相感,皆能頭面叢生,名曰暑痘。施治之法,內宜清暑利熱,揀要害處敷消數(shù)枚,切不可遍敷,若一概敷消,則所感暑熱無從外解,必致深入,瘧痢勢所難免,不可因其小而惑之。

暑痘門主方

驗方 初起用飛羅面放掌心內,以旋汲井華水調稀滴暑痘上,自消。

又方 石水磨敷,自消。

癤子門主論

蔣示吉曰∶此乃暑邪血熱所致,初起不發(fā)寒熱,高腫于皮膚之間,淺而小,最大不過一二寸者,名曰癤,俗呼癤子。(《說約》)

李東垣曰∶有因微熱外攻而發(fā)于皮膚之上,高腫熱痛,此熱癤也。(《精義》)

癤子門主方

驗方(《精義》)

大黃 樸硝(各等分)
為末。醋調敷。

熱癤 五月五日午時取獨蒜切片貼眉心,至夏不發(fā)。
熱癤 菊花根搗汁,無灰酒沖服。癤在上身空心服,癤在下體飽服,自消。采二蠶桑葉滴下之水點上,愈。
頑癤不潰 人乳調白面敷之,不久即潰。
癤久不斂 白術槿花 存性,研末搓之。

熱癤神效膏 麻油四兩熬成珠,再入松香末四兩,炒黃丹二兩,攪成膏攤貼。

初起熱癤 枯礬研細,香油調敷。
頑癤久不出頭 生巴豆仁半粒,同飯搗成餅,貼癤上,明日即出膿。

軟膿癤門主論

軟膿癤乃暑伏三陽,因循延漫所致。

軟膿癤門主方

翠玉膏 軟膿癤膿水逗流,愈而復發(fā)。

明松香(四兩) 銅綠(二兩) 豬膽(三個) 麻油(三錢)
先將松香熔化,入油令沸,再下膽汁銅綠攪勻,入水中以手扯拔去火毒,瓷盒收貯,用緋光絹量瘡大小攤貼,不必更換,聽其自落。

又方

萆麻仁 松香(各等分)
搗膏貼之,發(fā)可復生。

爛癤久不愈者。

青鍛石 鑄銅杓罐子(各等分)
研細,菜油調搽。

又方

川銅綠(一兩,研末)
地瀝青熬膏攤布上貼之,即消。

又方 紅柿子皮貼之自干。

軟癤 大芋頭搗爛敷。

又方 陳明瓦(天窗上者。) 研,清油調搓。

痱瘡門主論

痱子乃暑氣傷熱而生也。

痱瘡門主方

痱瘡痛癢。

綠豆粉(微炒,四兩) 滑石(五錢)
研勻樸之。

又方 雪水洗之,隨洗隨減。

又方 黃瓜(即王瓜)。切片擦之,即愈。

又方 石粉撲之良。

痱子摩破成瘡,生肌止痛。(《集驗》)

赤石脂 黃柏(去粗皮) 臘茶(各五錢) 白面(二兩) 冰片(五分)
共研細,棉蘸撲之。

燕窩瘡門主論

申斗垣曰∶腦窩項后生瘡,名燕窩瘡,此足太陽膀胱經(jīng)濕熱所生也。(《啟玄》)

燕窩瘡門主方

燕土丹 (申斗垣)

煙膠(一兩) 燕窩土(三錢) 輕粉(一錢) 枯礬(五分)
共研細,清油調搓患上神效。

蓐瘡門主論

錢青掄曰∶凡小兒百日內生瘡,名曰蓐瘡。由胎毒所致。從身漸延至頭,齊眉癩遍則愈;若從頭漸至腹者難治。宜內服犀角丸以化其毒。(《幼科良方》)

蓐瘡門主方

犀角丸(錢青掄) 治胎毒蓐瘡。

天竺黃 防風 羚羊角 全蝎(酒洗) 白僵蠶 羌活 明天麻 京墨( 微煙為度)川黃連 犀角 膽南星 麻黃 犀牛黃(各等分)
為細末。蒸餅打糊為丸芡實大,朱砂金箔為衣,每服一丸,薄荷湯下。


點擊查看:<<瘍醫(yī)大全>>目錄

...
關于我們 - 聯(lián)系我們 -版權申明 -誠聘英才 - 網(wǎng)站地圖 - 醫(yī)學論壇 - 醫(yī)學博客 - 網(wǎng)絡課程 - 幫助
醫(yī)學全在線 版權所有© CopyRight 2006-2046, MED126.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備06007007號
百度大聯(lián)盟認證綠色會員可信網(wǎng)站 中網(wǎng)驗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