傷風(fēng)暴咳,鼻塞身重,涕唾稠粘,數(shù)語未竟而咳,寧嗽化痰湯枳殼 桔梗 茯苓(各一錢) 紫蘇(七分) 半夏 陳皮 前胡 干葛(各一錢) 麻黃 杏仁 桑皮(各一錢) 甘草(四分) 姜(三片)
春夏去麻黃、桑皮,加人參,名參蘇飲,治時(shí)行咳嗽)。如惡寒自汗,發(fā)熱,脈浮者,宜桂枝東加防風(fēng)、杏仁、前胡、細(xì)辛。感寒咳嗽,惡寒發(fā)熱,鼻流清涕,其脈浮緊者,金沸草散
旋復(fù)花 麻黃(各七分) 荊芥穗(一錢) 前胡(七分) 甘草 半夏 赤芍(各五分)姜(三片) 棗合寧嗽湯,參酌用之。冬日風(fēng)寒外感,形氣病氣俱實(shí)者,宜華蓋散(麻黃 蘇子 杏仁 桑皮 茯苓 橘紅 甘草)。
風(fēng)寒郁熱于肺,夜咳者,宜三拗東加知母。風(fēng)入肺久咳者,鵝管石、雄黃、郁金、款冬花,為末,和勻,置姜片上,仍以姜片入茶壺中,以蓋蓋之,留嘴出煙,吸煙入喉中。(凡人易于感冒,治當(dāng)解表之中,兼實(shí)肺氣。又肺有火,則腠理不密,風(fēng)邪易入,治宜解表清肺火;如數(shù)行解表,重亡津液,為變甚大。故凡肺受邪,不能轉(zhuǎn)輸,小便短少,皮膚漸腫,咳嗽日增者,宜六君子湯,以補(bǔ)脾肺,六味丸以滋腎水。)
易簡杏仁湯,不問外感風(fēng)寒,內(nèi)傷生冷,及虛勞咯血,痰飲停積,皆治之
(人參 半夏 茯苓 細(xì)辛 干姜 甘草 m.zxtf.net.cn/shouyi/桂枝 五味 白芍 杏仁)。
按形寒飲冷則傷肺,此內(nèi)外合邪也,此方兼而治之。本方去人參、杏仁,加麻黃,即小青龍湯,能治久年痰飲,喘嗽氣急,亦治冬日咳而發(fā)寒熱者。濟(jì)生橘蘇飲,治傷風(fēng)咳嗽,身熱有汗,惡風(fēng),脈浮數(shù),有熱,服杏子湯
(橘紅 蘇葉杏仁 五味 白術(shù) 半夏 桑皮 川貝 甘草)。
暑熱夏月,喘急而嗽,面赤潮熱,其脈浮洪大者,黃連解毒湯(黃連 黃芩 黃柏 梔子)加麥冬、花粉、桔梗、桑皮?榷頍,自汗,口干,便赤,脈虛而洪者,白虎湯,兼天水五苓之屬。身熱而煩,氣高而喘,心下痞 悶,四肢困倦,精神短少者,生脈散,或清暑益氣湯
(黃耆 人參 蒼術(shù) 陳皮 神曲 白術(shù)澤瀉 炙草 黃柏 葛根 青皮 當(dāng)歸 五味子 麥冬)。
火嗽者,有聲、痰少、面赤是也,加減瀉白散(桑皮 陳皮 地骨皮 知母 青皮 桔梗 淡芩)。
如咽喉干痛,鼻出熱氣,咳喘上壅,甚則風(fēng)嘶咯血,其痰咳而難出者,色黃且濃,此火熱乘肺也,清肺化痰湯(山梔 淡芩 知貝母 麥冬 桑皮 桔梗 茯苓 橘紅 栝蔞仁 甘草),或加黃連。
衍義治一婦人患肺熱咳,身如炙,肌瘦,將成癆,以枇杷葉 木通 款冬 紫菀 杏仁 桑皮等分 大黃減半 蜜丸,櫻桃大,食后夜服,各噙化一丸。慎齋治一婦惱怒后,身熱咳嗽,吐血,痰臭,氣難聞,胸膈飽悶,背脹,此火郁,宜發(fā)之(紫菀 葛根 桔梗 前胡 枳殼 半夏 杏仁 五味 白芍 甘草 薏仁 姜),一服即愈。
上半日多嗽,胃中有火,川貝、石膏降胃火。午后嗽者,屬陰虛,四物加知母之屬,或六味地黃湯亦妙。
黃昏嗽者,火氣浮于肺,不宜正用涼藥,宜五味、五倍,斂而降之。
五更嗽,此胃中有食積,至此時(shí)火氣流入肺,知母、地骨皮降肺火。
濕傷之咳,身重,脈濡細(xì),痰稠,自汗,二陳、二術(shù)之屬。
如喘滿、浮腫,宜款氣丸
青陳皮 檳榔 木香 杏仁 當(dāng)歸 廣術(shù) 馬兜鈴 葶藶(各三錢)人參(五錢) 防己(五錢) 牽牛(一兩五錢) 姜汁丸,每服二十丸。
濕咳多因乘熱入水,或冒雨露,或浴后不解濕衣,致身體重痛而咳,宜白術(shù)酒炒白術(shù)(一兩),酒三杯,不拘時(shí)頻服;不能飲酒,以水代之。
燥傷肺之咳,痰粘氣逆,血腥,杏仁蘿卜子丸(二味粥丸,白湯下五十丸),或清金潤燥,天門冬丸治肺臟蘊(yùn)熱,咳嗽,痰吐稠粘。
天門冬(一兩五錢) 百合 前胡 貝母 半夏 桔梗 桑白皮 防己 茯苓 紫菀 生地黃 杏仁(各七錢五分) 共為末,蜜和,打二三百杵,丸如桐子大,每服二十丸,不拘時(shí)服,生姜下,日三服。
又方∶去防己、前胡、桑皮、茯苓,如麥冬、人參、肉桂、阿膠、陳皮、甘草各三兩,元米粉、黃臘一兩,成粥,更入蜜,再熬,和勻,丸加櫻桃大,每服一丸,用生姜細(xì)嚼下,治肺經(jīng)內(nèi)外合邪,咳嗽語聲不出,咽喉妨礙,狀加梅核,噎塞不通,噎食,皆可服。
又方∶單用天冬十兩、生地三斤,取汁為膠,麥冬膠八兩為丸,如桐子大,每服五十丸,逍遙散下。
逍遙散須加人參、甘草,治婦人嗽喘,手足煩熱,骨蒸寢汗,口干引飲,面目浮腫。
鳳髓湯為潤肺之要藥
牛髓 (一斤),白蜜(半斤),杏仁(四兩),山藥(四兩),胡桃(四兩),
先將髓蜜砂鍋熬烊,去渣,盛瓷瓶內(nèi),將杏仁等三味入瓶,以紙密封瓶口,重湯煮一日夜,取出冷定,每晨白湯化三匙下。
如面目浮腫,蜜酥煎白蜜(一升),杏仁(三升),牛酥(一升),將杏仁于瓷盆內(nèi)用水研取汁五升,凈銅鍋內(nèi)勿令油膩,先加三升汁于鍋內(nèi),日三次,以溫酒調(diào)一匙,米飲白湯皆可。此方兼治虛損,去風(fēng)燥,光皮膚。
按肺金之燥,由咳最多,然其所因,又非一定,或因汗下太多而津越于外,或因?yàn)a利太久而陰亡于下,或營血衰少,不養(yǎng)于經(jīng),或精髓耗極,不充于骨,乃致肺金日就干燥,咳無止息;此時(shí)急生其津,急養(yǎng)其血,補(bǔ)其精水,猶可為也;如不加察,籠統(tǒng),殆矣。
膈上支飲,最為咳嗽根底。蓋膈上為陽氣所治,心肺所居,支飲橫處其中,動(dòng)肺則咳逆倚息,不得臥,小青龍湯主之。(按小青龍湯,治支飲之要藥,然須防其沖氣上逆。蓋腎氣素虛之人,沖任之火易于逆上。此火上逆,無咳且增煩咳,況久咳乎?此方仍恐動(dòng)其沖氣,復(fù)用桂苓五味甘草湯,服湯沖氣即低,而反更咳胸滿者,水在腸間不散,再變前方,去桂,加干姜、細(xì)辛可也。)
蘆吸散治冷哮寒嗽,喘促痰清,但肺熱禁用款冬花 川貝 肉桂 炙草(各三錢) 鵝管石( 二錢) 鵝管石即鐘乳石之最精者,為末,以蘆管吸少許,噙化咽之,日三五次。此即宣明焚香透膈散之變法,彼用雄黃、fo手,此用桂心、川貝、甘草;彼取無形之氣以散肺中之伏寒,此用有形之散以搜肺絡(luò)之伏飲;藥雖相類,而用法原殊,總?cè)】疃、鐘乳之溫肺利竅也。
五味子(二十四兩) 鱉甲 地骨皮(各三十兩) 蜜丸,空心食前鹽湯下四錢,婦人醋湯下。
葶藶散,治咳嗽,面目浮腫,不得安臥,涕吐稠粘
甜葶藶(隔紙炒) 郁李仁 桑皮(各一兩) 紫菀 檳榔 旋復(fù)花 木通(各七錢)大腹皮(三錢五分) 每服三錢,姜半分,煎服。機(jī)要款氣丸,治咳久痰喘,肺氣浮腫(無廣術(shù),有澤瀉,每服二十丸,白湯下)。天門冬丸,治咯血吐血,能潤肺止咳天門冬(一兩) 杏m.zxtf.net.cn仁(七錢) 茯苓(七錢) 阿膠(五錢) 蜜丸彈子大,日夜噙化三五丸。久嗽,乃積痰留肺脘,粘滯如膠,氣不升降,或挾濕與酒而作蜂房,僵蠶(炒) 香附(童便浸) 海蛤粉 栝蔞仁 杏仁竹瀝 姜汁 神曲(各等分) 蜜調(diào),噙化下。
點(diǎn)擊查看:<<風(fēng)勞臌膈四大證治>>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