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小品方》治冬月
傷寒諸方,其中有這樣一些話,很耐人尋味:
王叔和曰:傷寒之病,逐日淺深,以施方治。今世人得傷寒,或始不早治,或治不對病,或日數(shù)久淹,困乃告醫(yī)。醫(yī)又不知次第而治之,則不中病。皆以臨時(shí)消息制方,無不效也!敖袼巡芍倬芭f論,錄其證候、診脈聲色、對病真方有神驗(yàn)者,擬防世急也”。
尤其是這一行紅字。接下來,有幾個(gè)方子令我很驚異。摘選幾首。
1,
葳蕤湯,治冬溫及春月中風(fēng)、傷寒,則
發(fā)熱,頭眩痛,喉咽干,舌強(qiáng),胸內(nèi)疼,心胸痞滿,腰背強(qiáng)方。
葳蕤(二兩)
石膏(三分,末,綿裹)
白薇(二兩)
麻黃(二兩,去節(jié))
獨(dú)活(二兩)
杏仁(二兩,去皮尖兩仁)
芎藭6?7(二兩)
甘草(二兩,炙) 青
木香(二兩,無可用
麝香一分代之)
上九味,切,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分三服,取汗。若一寒一熱者,加
樸硝一分及
大黃三兩下之。忌
海藻、
菘菜。
2,
芍藥地黃湯,治傷寒及溫病,應(yīng)發(fā)汗而不發(fā)之,內(nèi)瘀有蓄血者,及
鼻衄,
吐血不盡,內(nèi)余瘀血,面黃,大便黑者,此主消化瘀血方。
芍藥(三兩)
生地黃(半斤)
牡丹(二兩)
犀角(一兩,屑)
上四味,切,以水九升,煮取三升,分三服。其人喜忘如狂者,加地黃三兩、
黃芩三兩。其人脈大來遲,腹不滿,自言滿者,為無熱,但依方服,不須黃芩也。忌
蕪荑、
胡荽。
3,治春夏溫?zé)岵≈T方更多資料請登錄醫(yī)博園論壇
茅根湯,治溫病有熱,飲水暴冷啘者方。
茅根
葛根(各切半升)
上二味,以水四升,煮取二升,稍溫飲之,啘止則停。
4,治溫病熱未除,重被暴寒,寒毒入胃,熱蘊(yùn)結(jié)不散,變啘者方。
單煮梓皮,稍稍飲之佳。溫病積飲冷,冷結(jié)胃中,熱入腎中,變壯熱大啘者,服梓皮溫啘得止也。夫腎中有熱者,病瘥后,足心皮喜剝脫去,頭發(fā)禿落,是其證也。
5,
知母解肌湯,治溫?zé)岵?a class="channel_keylink" href="http://m.zxtf.net.cn/tcm/2010/20100519233549_331137.shtml" target="_blank">頭痛,骨肉煩疼,口燥心悶者;或是夏月天行毒,外寒內(nèi)熱者;或已下之,余熱未盡者;或熱病自得痢,有虛熱煩渴者方。
麻黃(二兩,去節(jié)) 知母(三兩) 葛根(三兩) 石膏(三兩,碎,裹) 甘草(二兩,炙)
上五味,切,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分為三服。若已下及自得下,虛熱未歇者,除麻黃,加知母、葛根,病熱未除因夢泄者,可除麻黃加白薇、
人參各二兩則止。忌海藻、菘菜。6,葛根
橘皮湯,治冬溫未即病,至春被積寒所折,不得發(fā),至夏得熱,其春寒解,冬
溫毒始發(fā)出,肌中斑爛
癮疹如
錦紋而咳,心悶嘔,但吐清汁,宜服此湯則靜方。
葛根(二兩) 橘皮(二兩) 杏仁(二兩,去尖皮及兩仁) 麻黃(二兩,去節(jié)) 知母(二兩) 黃芩(二兩) 甘草(二兩,炙)上七味,切,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分溫三服,嘔悶吐當(dāng)先定,便且消息。忌海藻、菘菜。
首先,陳延之說:“今搜采仲景舊論,錄其證候、診脈聲色、對病真方有神驗(yàn)者,擬防世急也”。那么,上諸方應(yīng)該是仲景方。其次,摘錄的這幾首方,其中提到了“冬溫,春夏溫?zé)岵,溫病”。這說明,仲景還是有溫病一系列的方子,只不過已經(jīng)遺失罷了。
有意思的是,桂本傷寒論中有專門溫病治法,對于桂本真假,目前爭議也很大。本人無意考證桂本真假,但小品方中,卻有陳延之搜采仲景舊論的溫病方劑。特此提出,有待于有心人考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