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wǎng)站首頁
醫(yī)師
藥師
護士
衛(wèi)生資格
高級職稱
住院醫(yī)師
畜牧獸醫(yī)
醫(yī)學(xué)考研
醫(yī)學(xué)論文
醫(yī)學(xué)會議
考試寶典
網(wǎng)校
論壇
招聘
最新更新
網(wǎng)站地圖
中醫(yī)理論中醫(yī)臨床診治中醫(yī)藥術(shù)語標(biāo)準(zhǔn)中國方劑數(shù)據(jù)庫中醫(yī)疾病數(shù)據(jù)庫OCT說明書不良反應(yīng)中草藥圖譜藥物數(shù)據(jù)藥學(xué)下載
您現(xiàn)在的位置: 醫(yī)學(xué)全在線 > 中醫(yī)理論 > 中醫(yī)書籍 > 正文:咳嗽第五
    

備急千金要方:咳嗽第五

(論二首 方五十五首 灸法十四首)論曰∶經(jīng)云∶五臟六腑皆令咳,肺居外而近上合于皮毛。皮毛喜受邪,故肺獨易為咳也。邪客于肺,則寒熱上氣喘汗出,咳動肩背喉鳴,甚則唾血。肺咳經(jīng)久不已,傳入大腸,其狀咳則遺糞。腎咳者,其狀引腰背痛,甚則咳涎。腎咳經(jīng)久不已,傳入…

(論二首 方五十五首 灸法十四首)

論曰∶經(jīng)云∶五臟六腑皆令咳,肺居外而近上合于皮毛。皮毛喜受邪,故肺獨易為咳也。邪客于肺,則寒熱上氣喘汗出,咳動肩背喉鳴,甚則唾血。肺咳經(jīng)久不已,傳入大腸,其狀咳則遺糞。腎咳者,其狀引腰背痛,甚則咳涎。腎咳經(jīng)久不已,傳入膀胱,其狀咳則遺尿

肝咳者,其狀左脅痛,甚者不得轉(zhuǎn)側(cè)。肝咳經(jīng)久不已,傳入膽,其狀咳則清苦汁出。心咳者,其狀引心痛,喉中介介如梗,甚者喉痹咽腫。心咳經(jīng)久不已,傳入小腸,其狀咳則矢氣。脾咳者,其狀右脅痛陰陰引肩背,甚者不得動,動則咳劇。經(jīng)久不已,傳入胃,其狀咳而嘔,嘔甚則長蟲出。久咳不已,三焦受之,三焦咳之狀,咳而腹?jié)M,不能食飲,此皆聚于胃。關(guān)于肺,使人多涕唾而面浮腫氣逆也。若順時有風(fēng)寒冷人觸冒解脫,傷皮毛間入腑臟為咳上氣如此也。有非時忽然暴寒,傷皮膚中與肺合,則咳嗽上氣,或胸脅支痛,咳唾有血者,是其熱得非時之寒,暴薄之不得漸散,伏結(jié)深,喜肺也。因咳服溫藥,咳尤劇及壯熱吐膿血,汗出惡寒是也。天有非時寒者,急看四時方也。

問曰∶咳病有十,何謂也?師曰∶有風(fēng)咳,有寒咳,有支咳,有肝咳,有心咳,有脾咳,有肺咳,有腎咳,有膽咳,有厥陰咳。問曰∶十咳之證以何為異?師曰∶欲語因咳言不得竟,謂之風(fēng)咳。飲冷食寒因之而咳,謂之寒咳。心下堅滿,咳則支痛,其脈反遲,謂之支咳。

咳則引脅下痛,謂之肝咳?榷傺稚訇帲^之心咳?榷殉隼m(xù)續(xù)不止,引少腹,謂之脾咳。咳引頸項而唾涎沫,謂之肺咳?葎t耳無所聞,引腰并臍中,謂之腎咳,咳而引頭痛口苦,謂之膽咳,咳而引舌本,謂之厥陰咳。風(fēng)咳者,不下之。寒咳、支咳、肝咳、刺足太沖。心咳,刺手神門。脾咳,刺足太白。肺咳,刺手太淵。腎咳,刺足太溪。膽咳,刺足陽陵泉。厥陰咳,刺手大陵。

虛也。此為胸中寒實所致也,當(dāng)吐之。

乃可吐耳。

咳家,其人脈弦為有水,可與十棗湯下之(見下第十二方)。不能臥出者,陰不受邪故也。

留飲咳者,其人咳不得臥,引項上痛,咳者如小兒掣縱狀。夫酒家咳者,必致吐血,此坐久極飲過度所致也。其脈沉者,不可發(fā)汗。久咳數(shù)歲,其脈弱者可治,實大數(shù)者死。其脈虛者必善冒,其人本有支飲在胸中故也。治屬飲家。上氣汗出而咳,屬飲家?榷”憷,若失溺不可發(fā)汗,汗出即厥逆冷。

夫病吐血喘咳上氣,其脈數(shù),有熱不得臥者死。寒家咳而上氣,其脈數(shù)者死,謂其人形損故也。脈大而散散者,為氣實而血虛,名曰有表無里。上氣面 腫肩息,其脈浮大不治,加 ?

小青龍湯

治咳逆倚息不得臥(方見第九卷傷寒上。)

小青龍湯下已多唾口燥,寸脈沉,尺脈微,手足厥逆,氣從小腹上沖胸咽,手足痹,其面翕熱如醉狀,因復(fù)下流陰股,小便難時復(fù)冒者,與桂苓五味甘草湯,治其氣沖方∶

茯苓(四兩) 桂心 甘草(各三兩) 五味子(半升)

上四味 咀,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溫分三服。

沖氣即低而反更咳胸滿者,苓甘五味辛湯以治其咳滿方

茯苓(四兩) 甘草 干姜 細辛(各三兩) 五味子(半升)

上五味 咀,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溫服半升,日三。

咳滿即止而更復(fù)渴沖氣復(fù)發(fā)者,以細辛、干姜為熱藥也,服之當(dāng)遂渴,而渴反止者,為支飲也。支飲法當(dāng)冒冒者必嘔,嘔者復(fù)納半夏,以去其水。桂苓五味甘草去桂加姜辛半夏湯方∶

半夏 五味子(各半升) 茯苓(四兩m.zxtf.net.cn/wszg/) 細辛 干姜 甘草(各二兩)

上六味 咀,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去滓,溫服半升,日三。

水去嘔止,其人形腫者應(yīng)用麻黃。以其人遂痹,故不納麻黃,杏仁、茯苓、甘、五味,加姜辛半夏杏仁湯方∶

杏仁 半夏 五味子(各半升) 茯苓(四兩) 細辛 干姜 甘草(各三兩)

上七味 咀,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去滓,溫服半升,日三。

若逆而納麻黃,其人必厥,所以然者,以其人血虛,麻黃發(fā)其陽故也。

若面熱如醉,此為胃熱上沖熏其面,加大黃利之。芩甘五味加姜辛半杏大黃湯方∶

大黃 細辛 干姜 甘草(各三兩) 茯苓(四兩) 杏仁 半夏 五味子(各半升)

上八味 咀,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去滓,溫服半升,日三。

咳而上氣肺脹,其脈浮,心下有水氣,脅下痛引缺盆,設(shè)若有實者必躁,其人常倚伏,小青龍加石膏湯主之方∶

石膏 干姜 桂心 細辛(各二兩) 麻黃(四兩) 芍藥 甘草(各三兩) 半夏(半升)五味?

上九味 咀,以水一斗,先煮麻黃,減二升,去沫,下藥,煮取二升半,強者服一升。羸者減之,小兒服四合。(仲景治肺脹咳而上氣,煩躁而喘,脈浮者,心下有水!锻馀_》同)。

射干麻黃湯

治咳而上氣,喉中如水雞聲者方

射干 細辛 款冬紫菀(各三兩) 麻黃 生姜(各四兩) 半夏 五味子(各半升)大棗?

上九味 咀,以東流水一斗二升,先煮麻黃,去上沫,納藥,煮取三升,去滓,分三服,日三。

濃樸麻黃湯

治咳逆上氣胸滿,喉中不利如水雞聲,其脈浮者方。

濃樸(五兩) 麻黃(四兩) 石膏(三兩) 細辛 干姜(各二兩) 小麥(一升) 杏仁 半夏 五味子(各半升)

上九味 咀,以水一斗二升,先煮麥?zhǔn),去麥納藥,煮取三升,去滓,分三服,日三。

澤漆

治上氣而脈沉者方。

澤漆(三斤細切,以東流水五斗,煮取一斗五升,去滓澄清) 半夏(半升) 生姜 紫菀(一作紫參) 白前(各五兩) 黃芩 甘草 桂心 人參(各三兩)

上九味納澤漆汁中,煮取五升,每服五合,日三,夜一。

麥門冬

下氣止逆,治大逆上氣,咽喉不利方。

麥門冬汁(三升) 半夏(一升) 粳米(二合) 人參 甘草(各三兩) 大棗(二十枚)

上六味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去滓,分四服,日三夜一。

麻黃石膏湯

治上氣胸滿方。

麻黃(四兩) 石膏(如雞子大) 濃樸(五兩) 小麥(一升) 杏仁(半升)

上五味以水一斗,先煮小麥?zhǔn),去麥下藥,煮取三升,去滓,分三服。(深師用此治久逆上氣,喉中如水雞鳴咳者,加半夏、五味子各半升,干姜三累)。

十棗湯

夫有支飲家,咳煩胸中痛者,不卒死,至一百日一歲可與此方。

大棗(十枚) 大戟 甘遂 芫花(等分)

上大戟、甘遂、芫花搗為末,以水一斗五合,煮棗取八合,去滓,納藥末,強者一錢匕,羸者半匕,頓服。平旦服而不下者,明旦更加半匕。下后自補養(yǎng)?榷{下痛,亦十棗湯主之。

溫脾湯

治食飽而咳者方

甘草(四兩) 棗(十枚)

上二味 咀,以水五升,煮取二升,分三服,若咽中痛而聲鳴者,加干姜一兩。

百部根湯

治嗽不得臥兩眼突出方。

百部根 生姜(各半斤) 細辛 甘草(各三兩) 貝母 白術(shù) 五味子(各一兩) 桂心(四兩) 麻黃(六兩)

上九味 咀,以水一斗二升,煮取三升,去滓,分三服。(《古今錄驗》有杏仁四兩,紫菀三兩)。

海藻

治咳而下利,胸中痞而短氣,心中時悸,四肢不欲動,手足煩不欲食,肩背痛,時惡寒方。

海藻(四兩) 半夏 五味子(各半升) 生姜(一兩) 細辛(二兩) 茯苓(六兩)杏仁(五十 ?

上七味 咀,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去滓,分三服,日三。(一方無五味子、生姜。

白前湯

治水咳逆上氣,身體浮腫,短氣脹滿,晝夜倚壁不得臥,咽中作水雞鳴方

白前 紫菀 半夏 大戟(各二兩)

上四味 咀,以水一斗浸一宿,明旦煮取三升,分為三服。

治九種氣嗽欲死百病方

干姜 半夏 細辛 紫菀 蕘花(一作芫花) 吳茱萸 茯苓 甘草 甘遂 防葵 人參 烏頭 大黃 杏仁(各一分) 葶藶(二分) 巴豆 濃樸 白薇(各三分) 遠志 菖蒲 五味子 前胡 枳實 蜀椒 皂莢 當(dāng)歸 大戟 桂心(各半分)

上二十八味為末,蜜丸如梧子大,先食服二丸,日二服,以知為度,不知增之。

麻黃散

治上氣嗽方。

麻黃(半斤) 杏仁(百枚) 甘草(三兩) 桂心(一兩)

上四味治,下篩,別研杏仁如脂,納藥末和合,臨氣上時服一方寸匕。食久氣未下,重服?

蜀椒丸

治上氣咳嗽,太醫(yī)令王叔和所撰御,服甚良方。

蜀椒(五分) 烏頭 杏仁 石菖蒲 石(一云礬石) 皂莢(各一分) 款冬花 細辛 紫菀 干姜(各三分) 麻黃 吳茱萸(各四分)

上十二味為末,蜜丸如梧子大,暮臥吞二丸。治二十年久嗽,不過二十丸。

通氣丸

治久上氣咳嗽,咽中腥臭,虛氣攪心痛眼疼,耳中嘈嘈,風(fēng)邪毒疰時氣,食不生肌肉,胸中膈塞,嘔逆多唾,惡心,心下堅滿,飲多食少,惡疰淋痛病方。

蜀椒(二升) 飴糖(三斤) 杏仁(一升) 天門冬(十分) 干姜 人參(各四分)烏頭(七分) 桂心(六分) 大附子(五枚) 蜈蚣(五節(jié))

上十味為末,別治杏仁如脂,稍稍納藥末,搗千杵,烊飴乃納藥末中令調(diào)和,含如半棗一枚,日六七,夜三四服,以胸中溫為度。若夢與鬼交通乃飲食者,全用蜈蚣。食不消加杏仁五合。小腹急腰痛加天門冬、杜仲。有風(fēng)加烏頭三枚,附子一枚,立夏后勿加也。有停飲加葶藶三兩。

治咳逆上氣方

蜀椒 桂心 海蛤(各四分) 昆布 海藻 干姜 細辛(各六分) 麥冬(十分)

上八味為末,蜜丸如梧子大,飲服十丸,加至二十丸,日三服。有人風(fēng)虛中冷,胸中滿上氣,喉中如吹管聲,吸吸氣上欲咳,服此方得瘥。

治咳嗽胸脅支滿,多唾上氣方

石(一作礬石) 烏頭(一方不用) 菖蒲(各一分) 細辛 黃環(huán)(各二分) 杏仁 款冬花 ?

上十一味為末,蜜丸如梧子大,每服一丸,著牙上咽汁,日五六服。劇者,常含不止。

又方 姜汁(一升半) 砂糖(五合)

上二味煎姜汁減半,納糖更煎服之。

又方 白糖(五合) 皂莢末(一方寸匕)

上二味先微暖,糖令消,納皂莢末合和相得,丸如小豆,先食服三丸。

又方 酒一升半,浸肥皂莢兩挺,經(jīng)宿煮取半升,分三服。七日忌如藥法。若吐多,以醋飯三四口止之。

又方 巴豆炮去皮,勿傷破肉白,飲吞下,初日二枚,二日三枚。

又方 芥子七丸,以油酒下之。

射干煎

治咳嗽上氣方。

生射干 款冬花(各二兩) 紫菀 細辛 桑白皮 附子 甘草(各二分) 白蜜 竹瀝 生?

上十一味,先以射干納白蜜、竹瀝中,煮五六沸去之, 咀六物,以水一升合浸一宿,煎七上七下,去滓,乃合飴糖、姜汁煎如 ,服如酸棗一丸,日三。劇者,夜二。不止加之,以止為度。

杏仁煎

治冷嗽上氣,鼻中不利方。

杏仁(五合) 五味子 款冬花(各三合) 紫菀 干姜(各二兩) 桂心(三兩) 甘草(四兩) 麻黃(一斤)

上八味以水一斗,煮麻黃取四升,治諸藥為末,又納膠飴半斤,白蜜一斤,合納汁中,攪令相得,煎如飴,先食服如半棗許,日三服。不知者加之,以知為度。

又方 治忽暴嗽失聲語出方

杏仁 姜汁 砂糖 蜜(各一升) 紫菀 五味子(各三兩) 通草 貝母(各四兩) 桑皮(五 ?

上九味 咀,以水九升,煮取三升,去滓,納杏仁脂、姜汁、蜜、糖和攪,微火煎取四升,初服三合,日再夜一,后稍加之。

通聲膏方

五味子 款冬花 通草(各三兩) 人參 青竹皮 細辛 桂心 菖蒲(各二兩) 杏仁 姜汁(各一升) 白蜜(二升) 棗膏(三升) 酥(五升)

上十三味 咀,以水五升,微火煎,三上三下,去滓,納姜汁、棗膏、酥、蜜,煎令調(diào)和,酒服棗大二丸。

杏仁飲子

治暴熱嗽方

杏仁(四十枚) 蘇子(一升) 橘皮(一兩) 柴胡(四兩)

上四味 咀,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分三服。

蘇子煎

治上氣咳嗽方。

蘇子 杏仁 生姜汁 地黃汁 白蜜(各二升)

上五味,搗蘇子,以姜汁,地黃汁澆之,以絹絞取汁澆,又絞令味盡,去滓,熬杏仁令黃黑,治如脂,又以向汁澆之,絹絞往來六七度,令味盡,去滓納蜜合和,置銅器中,于湯上煎之,令如飴,每服方寸匕,日三夜一。(崔氏無地黃汁。)

又方 干姜末(五兩) 膠飴(一升)

上二味和令調(diào),蒸五升米下,冷,以棗大含化,稍稍咽之,日五夜二。

芫花煎

治新久嗽方。

芫花 干姜(各二兩) 白蜜(一升)

上二味為末,納蜜中令相合,微火煎,令如糜,每服如棗核大一枚,日三夜一,以知為度。欲利者多服。(深師以治冷凍飲料嗽,又治三十年久嗽者,以水五升煮芫花,取三升去滓,納姜加蜜合煮,如糜服之)。

款冬煎

治同前。

款冬花 干姜 紫菀(各三兩) 五味子(二兩) 芫花(一兩熬令赤)

上五味 咀,以水一斗煮三味,取三升半,去滓,納芫花、干姜末,加蜜三升合,投湯中令調(diào),于銅器中,微火煎,令如飴,每服半棗許,日三。

治三十年咳嗽,或飲或咳,寒氣嗽雖不同悉主之方

細辛 款冬花 防風(fēng) 紫菀(各三兩) 蘆(二兩) 蜀椒(五合)

上六味 咀,取藜蘆先著銅器中,次紫菀,次細辛,次款冬,次椒,以大棗百枚間著諸藥間,以水一斗二升,微火煮令汁盡,出棗曝令燥,雞鳴時服半棗,不知明旦服一枚,以胸中溫溫為度。若強人欲嗽吐者,可小增服之,便吐膿囊裹結(jié),吐后勿冷凍飲料食,咳愈止藥,藥勢靜乃食,不爾,令人吐不止。

治三十年久嗽方

百部根二十斤,搗取汁,煎如飴,服一方寸匕,日三服。(《外臺》和飴一斤煎成煎,以 ?

又方 紫菀(二兩) 款冬花(三兩)

上二味治,下篩,先食,飲服方寸匕,日三服,七日瘥。

又方 白蜜(一斤) 生姜(二斤取汁)

上二味,先秤銅銚斤兩訖,納蜜復(fù)秤知數(shù),次納姜汁,以微火煎令姜汁盡,惟有蜜斤兩乃止,旦服如棗大,含一丸,日三服。禁一切雜食。

治久嗽不瘥方

屎(四十九枚) 砂(二分) 胡桐律(一分)

上三味為末,蜜丸如梧子大,每服三丸,以粥飲下,日三服。吐令物盡,即瘥。

紫菀丸

治積年咳嗽,喉中呀聲一發(fā)不得坐臥方。

紫菀 貝母 半夏 桑白皮 百部 射干 五味子(各五分) 皂莢 干姜 款冬花 細辛 橘皮 鬼督郵(各四分) 白石英 杏仁(各八分) 蜈蚣(二枚)

上十六味為末,蜜和丸如梧子大,飲服十丸,日再服,稍加至二十丸。(崔氏無半夏、射

款冬丸

治三十年上氣咳嗽唾膿血,喘息不得臥方。

款冬花 干姜 蜀椒 吳茱萸 桂心 菖蒲 人參 細辛 蕘花(各五分) 紫菀 甘草 桔梗 防風(fēng) 芫花 茯苓 皂莢(各三分)

上十六味為末,蜜丸如梧子大,酒服三丸,日三。

又方 款冬花 紫菀 細辛 蜀椒 桂心 菖蒲 人參 甘草 防風(fēng) 石斛 川芎 當(dāng)歸 本 白術(shù) 半夏 天雄 鐘乳 麻黃(各三兩) 獨活(二兩) 烏頭 附子 芫花(各一兩) 仁(二十枚) 大棗(二十五枚)

上二十四味為末,蜜丸如梧子大,酒服二十丸,日二服。不知加之。酒漬服亦得。

又方 款冬花 紫菀 干姜 桂心(各三兩) 細辛(二分) 杏仁 皂莢 石菖蒲 烏頭(各一分) 川椒(五合) 吳茱萸(六合)

上十二味為末,蜜丸如梧子大,酒服五丸,日三夜一。二十年嗽,不過五十日愈;伎人院眸Q上氣,服一劑永瘥。

治肺傷咳唾膿血,腸澀背痛不能食,惡風(fēng)目暗KT KT ,足脛寒冷方

白膠 生姜(各五兩) 桂心 人參 紫菀(各二兩) 地黃(切半升) 桑白皮(切二升)川芎 大麻仁 飴糖(各一升) 大麥(二升) 大棗(二十枚)

上十二味 咀,以水一斗五升煮麥,取一斗,去麥納藥,煮取三升,分五服。

五味子湯

治唾中有膿血,牽胸脅痛方。

五味子 桔梗 紫菀 甘草 川斷(各三兩) 桑皮 地黃(各五兩) 竹茹(三兩) 赤小豆?

上九味 咀,以水九升,煮取二升七合,分三服。

竹皮湯

治咳逆下血不息方

生竹皮(三兩) 紫菀(二兩) 飴糖(一斤) 生地黃(切,一斤)

上四味 咀,以水六升,煮取三升,去滓,分三服。

百部丸

治諸嗽不得氣息,唾膿血方

百部根(三兩) 升麻(半兩) 桂心 五味子 甘草 干姜 紫菀(各一兩)

上七味為末,蜜丸如梧子大,每服三丸,日三,以知為度。

治上氣咳嗽喘息,喉中有物唾血方

生姜汁 杏仁(各二升) 豬膏(二合) 蜜 飴糖(各一升)

上五味,先以豬膏煎杏仁,色黃出之,以紙拭令盡,搗如膏合姜汁、糖蜜等,合煎令可丸,每服如杏核大一枚,日夜六七服,漸漸增加之。

治一切肺病咳嗽膿血,及唾血不止方

好酥三十斤三遍煉,停取凝,當(dāng)出醍醐,服一合,日三服,瘥止。一切藥皆不出此神方又方 三煉酥如雞子黃,適寒溫灌鼻中,日二夜一。

鐘乳七星散

(一名吸散) 治寒冷咳嗽上氣,胸滿唾膿血方

鐘乳 礬石 款冬花 桂心(等分)

上四味治,下篩,作如大豆七,聚七星形,以小筒吸取酒送下,先食服,日三,不止加之。數(shù)試大驗。又云∶臨臥吸服之。

又方 鐘乳 細辛 款冬花 天雄 紫菀 石膏(等分)

上六味治,下篩,取如大豆七,聚如前法吸之,日二。只得食粥,七日嗽愈乃止。若大豆聚不知,小益之,勿太多。

七星散

治三十年咳嗽方。

款冬花 紫菀 桑白皮 代赭 細辛 伏龍肝(各一兩)

上六味治,下篩,作七星聚如扁豆者,以竹筒口當(dāng)藥上,一一吸咽之,令藥入腹中,先食日三丸,凡服四日,日復(fù)作七星聚,以一臠肉炙令熟,以展轉(zhuǎn)藥聚上,令藥悉遍肉上,仰臥咀嚼肉,細細咽汁,令藥力歆歆割割然毒瓦斯入咽中,藥力盡,總咽即取瘥止。(未瘥,作之如初,羊、牛、鹿肉皆可,勿用豬肉)。

治嗽熏法

以熟艾薄敷布紙上。紙廣四寸,后以硫黃末敷布艾上,務(wù)令調(diào)勻,以荻一枚,如紙長,卷之作十枚,先以火燒纏下去荻,煙從孔退場門吸煙,咽之取吐,止。明旦復(fù)熏之如前,日一二止,自然可瘥。得食白粥,余皆忌。

又方 熏黃一兩研令細,以蠟紙并上熏黃相入,調(diào)勻卷之如前法,熏之亦如上法,日一二止,以吐為度。七日將息后,以羊肉羹補之。

又方 爛青布廣四寸,上布艾,艾上布青礬末,礬上布少熏黃末,又布少鹽,又布少豉末,急卷之燒令著,納燥罐中,以紙蒙頭,便作一小孔,吸取煙,細細咽之,以吐為度。

若心胸悶時,略歇煙盡止。日一二用,用三卷不盡,瘥。三七日慎油膩。

論曰∶凡上氣多有服吐藥得瘥者,亦有針灸得除者,宜深體悟之。

灸法

嗽,灸兩乳下黑白際各百壯,即瘥。又以蒲當(dāng)乳頭周匝圍身,令前后正平,當(dāng)脊骨解中,灸十壯。又以繩橫量口中,折繩從脊,灸繩兩頭邊各八十壯,三報,三日畢。兩邊者是口合度。灸從大椎數(shù)下行,第五節(jié)下第六節(jié)上,穴在中間(即神道穴)。隨年壯。并主上氣。

灸手屈臂中橫紋外骨捻頭,得痛處十四壯。

上氣咳嗽,短氣氣滿,食不下,灸肺募五十壯。

上氣咳逆短氣,風(fēng)勞百病,灸肩井二百壯。

上氣短氣,咳逆胸背痛,灸風(fēng)門熱府百壯。

m.zxtf.net.cn/rencai/氣咳逆,胸滿短氣牽背痛,灸巨闕、期門各五十壯。

上氣胸滿咳逆短氣,灸云門五十壯。

上氣咳逆,胸痹背痛,灸胸堂百壯,不針。

上氣咳逆,灸膻中五十壯。

上氣氣閉,咳逆咽冷聲破喉猜,灸天瞿五十壯(一名天突)。

逆氣虛勞,寒損憂恚,筋骨攣痛,心中咳逆,泄疰腹?jié)M,喉痹頸項強,腸痔血,陰急鼻衄骨痛,大小便澀,鼻中干,煩滿狂走易氣,凡二十二病,皆灸絕骨五十壯。穴在外踝上三寸宛宛中。

...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經(jīng)論書籍: 《經(jīng)絡(luò)全書》 《四圣心源》 《內(nèi)經(jīng)評文》 《靈樞懸解》 《素問懸解》 更多>>
    傷寒金匱: 《傷寒說意》 《傷寒心法要訣》 《傷寒懸解》 《傷寒尋源》 《傷寒醫(yī)訣串解》 更多>>
    診治書籍: 《脈訣刊誤》 《脈訣乳! 《脈理求真》 《脈確》 《脈象統(tǒng)類》 更多>>
    本草書籍: 《本草崇原》 《本草從新》 《本草撮要》 《本草分經(jīng)》 《本草綱目》 更多>>
    方言書籍: 《洪氏集驗方》 《華佗神方》 《回生集》 《本草分經(jīng)》 《急救便方》 更多>>
    內(nèi)科書籍: 《中國醫(yī)籍考》 《中風(fēng)論》 《重訂靈蘭要覽》 《重訂廣溫?zé)嵴摗?/a> 《止園醫(yī)話》 更多>>
    婦科書籍: 《產(chǎn)寶》 《產(chǎn)鑒》 《婦科秘方》 《婦科秘書》 《婦科問答》 更多>>
    兒科書籍: 《保嬰撮要》 《保幼新編》 《慈幼便覽》 《慈幼新書》 《達生編》 更多>>
    外科書籍: 《金瘡秘傳禁方》 《救傷秘旨》 《立齋外科發(fā)揮》 《傷科補要》 《傷科大成》 更多>>
    五官書籍: 《白喉全生集》 《白喉條辨》 《包氏喉證家寶》 《喉科秘訣》 《喉科指掌》 更多>>
    針灸書籍: 《針經(jīng)指南》 《針灸大全》 《針灸甲乙經(jīng)》 《針灸聚英》 《針灸神書》 更多>>
    醫(yī)論書籍: 《思考中醫(yī)》 《四圣懸樞》 《塘醫(yī)話》 《推求師意》 《外經(jīng)微言》 更多>>
    醫(yī)案書籍: 《馬培之醫(yī)案》 《奇癥匯》 《三家醫(yī)案合刻》 《邵蘭蓀醫(yī)案》 《孫文垣醫(yī)案》 更多>>
    綜合書籍: 《急救廣生集》 《景岳全書》 《明醫(yī)雜著》 《明醫(yī)指掌》 《儒門事親》 更多>>
    養(yǎng)生書籍: 《食療方》 《壽世傳真》 《壽世青編》 《心醫(yī)集》 《服食導(dǎo)餌》 更多>>
    其它書籍: 《本草問答》 《瘋門全書》 《厘正按摩要術(shù)》 《醫(yī)暇卮言》 《圓運動的古中醫(yī)學(xué)》 更多>>
    關(guān)于我們 - 聯(lián)系我們 -版權(quán)申明 -誠聘英才 - 網(wǎng)站地圖 - 醫(yī)學(xué)論壇 - 醫(yī)學(xué)博客 - 網(wǎng)絡(luò)課程 - 幫助
    醫(yī)學(xué)全在線 版權(quán)所有© CopyRight 2006-2046, MED126.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浙ICP備12017320號-1
    百度大聯(lián)盟認證綠色會員可信網(wǎng)站 中網(wǎng)驗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