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wǎng)站首頁
醫(yī)師
藥師
護士
衛(wèi)生資格
高級職稱
住院醫(yī)師
畜牧獸醫(yī)
醫(yī)學考研
醫(yī)學論文
醫(yī)學會議
考試寶典
網(wǎng)校
論壇
招聘
最新更新
網(wǎng)站地圖
中醫(yī)理論中醫(yī)臨床診治中醫(yī)藥術語標準中國方劑數(shù)據(jù)庫中醫(yī)疾病數(shù)據(jù)庫OCT說明書不良反應中草藥圖譜藥物數(shù)據(jù)藥學下載
您現(xiàn)在的位置: 醫(yī)學全在線 > 中醫(yī)理論 > 中醫(yī)教程 > 正文:嬰童百問 卷九 上課筆記
    

嬰童百問教程:卷九

卷之九虛羸第八十一問仲陽云∶虛羸者、脾胃不和,不能乳食,致使肌膚瘦弱,亦因大病或吐瀉后,脾胃尚弱,不能傳化谷氣也。有冷者、時時下利,唇口青白,有熱溫壯、身熱肌肉微黃,此冷熱虛羸也。冷者、木香丸主之,夏月不可服,如有此癥,則少服之。熱者、胡黃連主之,冬…

卷之九

虛羸第八十一問

仲陽云∶虛羸者、脾胃不和,不能乳食,致使肌膚瘦弱,亦因大病或吐瀉后,脾胃尚弱,不能傳化谷氣也。有冷者、時時下利,唇口青白,有熱溫壯、身熱肌肉微黃,此冷熱虛羸也。冷者、木香丸主之,夏月不可服,如有此癥,則少服之。熱者、黃連主之,冬月不可服,如有此癥,則少服之。傷寒后虛羸者、竹葉湯主之,常服四君子湯,異功散、參苓白術散之劑皆可服也。橘連丸久服充肥,兼服肥兒丸

木香丸 見第七十九問。

胡黃連丸 見第七十九問。

竹葉湯 見第五十一問竹葉石膏湯。

四君子湯 見第十六問。

異功散 見第十七問。

參苓白術散 治脾胃虛弱,m.zxtf.net.cn/Article/飲食不進,多困少力,煩滿痞噎,心忪氣喘,嘔吐泄瀉,及傷寒咳嗽。此藥中和不熱,久服養(yǎng)氣育神,醒脾悅色,順正辟邪。

扁豆(一斤半、汁浸、去皮、微炒) 人參(去蘆) 白茯苓 白術 甘草(炙) 山藥(各二斤) 蓮肉 桔梗薏苡仁 縮砂仁(各一斤)
上為末,每服二錢,棗湯調(diào)下,小兒量大小加減。

橘連丸 治瘦。久服消食和氣,長肌肉。

陳皮 黃連(各一兩、去須)
上為末,別研入麝半錢,用豬膽七個,分藥入膽內(nèi),將水煮,候臨熱,以針微扎破,以熟為度,取出以粟米粥和丸,如綠豆大。每服二三十丸,米飲下,量大小與之無時。

肥兒丸 見第七十九問。

快活丸 治脾胃虛弱,雖進飲食,則遲化而中滿,嘔吐肚急,面黃肚疼,臟腑不調(diào),寬中快膈。亦治大人,十噎五膈,并宜服之。

檀香 益智 莪術(各五錢) 三棱(一兩) 砂仁 姜黃 甘松豆蔻 甘草(各一兩半) 陳皮(七錢) 香附子(三兩)
上為末,滴水丸麻子大,每服三五十丸,姜湯白湯任下。

胃氣不和虛冷第八十二問

仲陽云∶胃氣不和,面 白無精光,口中冷氣,不思食,吐水肌瘦,虛弱腹痛,當補脾益黃散主之。凡人以胃氣為本,惟治病亦然,胃氣有實有虛,實者則有痞滿內(nèi)熱之癥,虛則有嘔吐不食之證。虛者益之,實者損之,欲得其平則可矣。平胃散、觀音散、銀白散,壯胃之劑,不可缺也。

益黃散 見第八問。

平胃散 治脾胃不和,不思飲食,心腹脅肋脹滿刺痛,口苦無味,胸滿短氣,嘔噦惡心,噯氣吐酸,面色痿黃,體弱肌瘦,怠惰嗜臥,體重節(jié)痛,常多自利。霍亂痞噎隔氣翻胃,并宜服之。

濃樸(去粗皮、水浸一宿銼、姜汁制炒、五十兩) 甘草(炙、十兩) 陳皮(去白、十兩) 蒼術(去粗皮、米泔浸一日、焙干、五斤、炒)
上為末,每二錢,水一盞,姜二片,棗二個,煎七分,去姜棗,熱服。食前入鹽一捻,沸湯點服,亦得。常服調(diào)氣暖胃,化宿食,消痰飲,辟風寒暑濕,四時非節(jié)之氣。

觀音散 見第六十問和劑觀音散。

銀白散 見第十六問。

食積冷熱第八十三問

巢氏云∶夫宿食不消者、脾胃冷故也。小兒乳哺飲食,取冷過度,冷氣積于脾胃。胃為水谷之海,脾氣磨而消之,胃氣調(diào)和,則乳哺消化,脾傷于冷,則宿食不消,脈沉者傷食不化故也。亦有傷乳傷食而身熱者,惟肚腹之熱尤甚,人之傷積,肚熱糞極臭酸,而夜間有熱,傷積之明驗,人所未曉也。冷者消食丸、木香丸。夜間有熱。天明復冷,乃是傷寒夾食失解故也,當服白餅子,先與微利,次與參蘇飲,發(fā)熱地骨皮飲、秦艽散,退熱而安。有實熱者,大柴胡湯去大黃,亦可服。傷寒論∶人病有宿食,何以別之?師曰;寸口脈浮而大,按之反澀,故知有宿食,當下之,宜大承氣湯。

其喘發(fā)熱者,紫霜丸主之。冷癥用進食丸尤佳,亦治食厥,乃四肢逆冷,面色青黑是也,或當吐而蘇。有痰者,溫膽湯加減服,痰定而嘔自痊,冷癥丁香丸可服,白餅子下痰亦可。

消食丸 見第五十九問及第六十問。

木香丸 見第四十六問。

木香 莪術 砂仁 青皮(去白) 朱砂(研細) 代赭(研、各二錢) 大丁香(一錢) 川巴豆肉(去油)
上為末和勻,飛白面糊丸麻子大,風干。每服二十三丸,乳傷乳汁下,食傷米飲下。

丁香丸

丁香 砂仁(二十粒) 使君子肉(五個) 烏梅肉 巴豆肉(各三個、去油)
上為末,爛飯丸麻子大,每服二三丸,陳皮湯下。

虛實腫脹第八十四問

議曰∶腫、脹二癥,此由虛中有積,久患失治,日漸傳變,癥候多端。隨輕重,察盛衰,審表里以主治,先固其本,后正其標,斯無恙矣。有濕腫,有毒瓦斯腫,傷寒虛腫,瀉痢虛腫,氣血虛腫;有疳脹氣脹,癥積脹,鎖肚脹,脘膈脹,食膨脹,蛔氣脹,虛冷積脹。以上腫脹虛積,并當下之,各有其法。其受濕于脾胃,久不克化,氣浮四肢,頭面皆腫。

食毒瓦斯,由脾胃傷之,冷積毒瓦斯,停留于脘膈,致虛入腹作腫。傷寒下之太蚤,乘虛入腹作腫。瀉痢之人,脾氣亦虛,是以致腫。以上宜平調(diào)胃氣,補臟充實,方可去腫。其氣血虛腫。皆由榮衛(wèi)不順,臟腑怯弱,壅滯三焦,流注百脈,表里俱虛,邪正相亂,以致四肢浮腫,腹肚膨滿;以上先調(diào)榮衛(wèi)之順,次服分氣以散之。其疳氣積脹,宜先與保童,當兼塌氣以去之。其痞癖氣脹癥積脹,宜三棱以消痞。其鎖肚脹,宜與珍珠天麻丸以通之。其上膈中脘,食傷膨脹,宜三棱、塌氣、大茱連丸以消磨之。其蛔脹,宜下蟲丸以化之。其虛冷積脹,宜沉香煎以溫之。以上諸癥,宜調(diào)和胃氣,消磨通利,腫脹必然平復矣,如有熱者,必以葶藶、牽牛等輩以治之,推氣丸劑亦可服。

分氣飲 治小兒腫脹作喘氣短而急。

桔梗 赤茯苓 陳皮 桑白皮(銼) 大腹皮 枳殼(炒) 半夏曲 真蘇子(微炒) 紫蘇 甘草(炙、各二錢)草果仁(一錢)
上銼散,每服一錢半,姜棗煎服。

五疳保童丸 治五種疳疾。

五倍子(生) 青黛 夜明砂(布裹洗) 苦楝根蘆薈m.zxtf.net.cn/sanji/膽(研入) 黃連(去毛) 龍膽草(生用) 干蟾(酥炙、去骨皮) 麝香(研) 蕪荑(取仁) 蟬蛻(去土、各等分)
上為末,粟米糊丸麻子大,一歲兒二十丸,米飲下二、三服。

湯氏塌氣散 治小兒腹脹氣喘,體腫面浮。

陳皮(一合、炒) 青皮(去瓤、巴豆二十一粒、炒黃色、去巴豆用) 甘草(炙、各半兩) 黑牽牛(二錢半、半生半炒) 肉豆蔻(二個、煨香)
上末半錢,米飲調(diào)下,加檳榔一個。

塌氣丸 治小兒疳氣,腹脹喘急,并面浮腫。

丁香 胡椒(炒、各五錢) 萊菔子(炒) 白牽牛(各七錢半)
上為末,面糊丸小豆大,三歲三十丸,米湯下。

塌氣散 治小兒腹脹氣粗,并疳疾相攻,面目浮腫。

木香(一錢) 青皮(五錢) 巴豆(三十粒、同炒、豆黃色、去巴豆用)
上為末,三歲半錢,米湯下,食前連進即效。

三棱煎丸 治嬰孩食傷生冷、甜膩、毒熱、等物,脾胃積滯,久不克化,令兒壯熱腳冷,痞癖寒熱。及療 瘕。中脘不和,膨脹上膈,氣壅心腹,不得通宣,所以作疾。此藥溫良,但是諸積滯食不化,并宜與服。

京三棱(成塊煮、半兩) 莪術(并炮、、各半兩) 芫花(二錢半、醋浸、炒) 鱉甲(去裙、米醋炙焦、半兩)淡豆豉(一錢) 巴豆(二十一粒、去殼) 川當歸(半兩) 杏仁(去皮尖、二錢半、炒令赤)
上前四味一處,以米醋一碗,煮令干,仍用炒起,更細銼焙為末,次入當歸末,杏仁、巴豆、淡豉、和勻水煮,面糊丸麻子大,每服二十丸,姜湯下,大小加減服之。

三棱丸 治小兒停積,腹脅脹滿,干噦惡心,全不入食。

三棱(煨) 木香 神曲(炒) 陳皮(去白) 半夏(姜制、各一兩) 丁香桂(各五錢)
上為末,曲和丸如黃米大,每二十丸,乳食后,溫生姜湯下。

珍珠天麻丸急驚風,請量用之,以通為度。此方仍治吊腸、鎖肚、撮口、至妙。丸如麻子大,初生患者;三日三丸,五日五丸,七日七丸。加青黛、名青黛丸。

南星(炮) 天麻 附子(炮、各二錢半) 膩粉(半錢) 巴霜(一字) 蕪荑(炒) 全蝎 滑石(各二錢半)
上為末,煮細面糊丸如麻子大,一歲每服五丸,二歲十丸,大小加減,薄荷湯點茶清送下。

大茱連丸 治小兒飲食過度,胸膈膨脹,上下氣不宣通,郁滯迷悶,情思少樂,大則作喘,飲食不化,作渴煩躁,坐臥不任,肢體倦怠,腹脅疼痛。

莪術 京三棱(各二錢半、醋煮) 干姜(炮) 陳皮(去白) 木香 丁香(各三錢) 巴豆(二十一粒、去膜心、去油用) 綠細小茱萸(二錢)
上為末,醋和為丸麻子大,每服七丸至十丸,大者加服,生姜棗子湯下。

下蟲丸 見第七十九問。

沉香煎 治脾氣冷積。

乳香 沉香 丁香 杏仁(炒) 百草霜 木香(各一錢) 肉豆蔻(一個、煨) 巴豆(十四粒、出油如霜)
上為末,酒煮蠟和,丸綠豆大,每服三、五丸,淡生姜湯下,應患肚痛不止者、服之效。常服以通為度。

推氣丸 見第四十九問。

遇仙丹 治諸蟲,取諸積。

牽牛(三斤) 大腹子(二斤) 錫灰(二兩、炙干為末) 大黃(四兩) 雷丸(四兩) 青木香 鶴虱(各二兩)干漆(二兩) 皂角(四條)
上后四味煎水,用粟米煮粥,初用牽牛末,次用大腹末,三用錫灰,四用大黃,五用雷丸,六用青木香,和劑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七丸,用姜湯熟水送下。

此藥專治男子婦人、積蟲氣塊,五勞七傷,赤白痢疾,便血注下,皮黃水腫,十般氣,十一般惡蟲,又進飲食,除病悅顏色,不與他藥相反,四季可服,細末三四錢,量大小加減,服時不吃晚飯,三更用清茶下,次早桶子內(nèi)蟲積、及粒米盡,方可洗面,溫粥補之。傷寒孕婦不可服。

蛔蟲第八十五問

巢氏云∶蛔蟲者、九蟲之內(nèi)一蟲也,長一尺,亦有長五六寸者,或因臟腑虛弱而動,或因食甘肥而動,其動則腹中痛,發(fā)作腫聚,行來上下,痛有休止,亦攻心痛,口喜吐涎及清水,貫傷心者則死。診其脈,腹中痛,其脈法當沉弱而弦,反脈大則是蛔蟲也。此病因食物太早,愛甜怕苦,痛時便高聲啼叫,只看人中上、鼻頭唇口一時黑色,即是此癥,當服使君子丸、檳榔散、化蟲丸藥取下便無事。仲景云∶蛔厥者,其人當吐蛔,今病煩此為臟寒,烏梅丸主之。其蛔蟲穿心者,用薏苡根煎湯治之即安。

使君子丸 治小兒五疳,脾胃不和,心腹膨脹,時復 痛,不進飲食,漸至羸瘦,并宜服之。

芍藥 濃樸(制) 陳皮(去白) 川芎 甘草(各二錢半) 使君子肉(湯浸去黑皮、一兩)
上為末,煉蜜丸如芡實大,每服一丸,陳米飲化下,大治小兒腹痛。

檳榔散 治腎疳宣露候良方,去蟲后服此。

木香 檳榔 人參 黃連 甘草(炙、各等分)
上為末,每一錢,小者五分,熟水調(diào)服。

化蟲丸 治小兒蟲咬心痛,來去不定,不思飲食。

鶴虱(炒) 檳榔 胡粉 楝根皮(各半兩) 白礬(三錢半、半生半火 )
上為末,面糊丸綠豆大,三歲三十丸,溫漿水入油三五滴吞下,食前。有蟲皆化為水,大蟲自下,且初服甚妙。

烏梅丸 治蛔厥,其人當吐蛔,今病者靜而復煩,此為臟寒,蛔蟲上入其膈,故煩,須臾復止,得食而嘔,又煩者蛔聞食臭出,其人當自吐蛔,又治久痢。

烏梅(七十五個) 干姜(二兩半) 黃連(四兩) 蜀椒(出汗) 當歸(各一兩) 細辛 人參 附子(炮、去皮臍) 桂枝(去皮) 黃柏(各一兩半)
上為末,用酒浸烏梅肉一宿,去核,蒸飯杵成泥,和藥勻丸麻子大。每服十丸,食后米飲下,日三服,忌生冷等物。

陰腫疝氣第八十六問

巢氏曰∶足少陰為腎之經(jīng),其氣下通于陰,小兒有少陰之經(jīng)虛、而受風邪者,邪氣沖于陰、與血氣相摶結,則陰腫也。然兒有大小壯弱、起止中節(jié)可也。茍腎經(jīng)氣虛,或坐石不起,冷氣凝之,或近地經(jīng)久,風邪濕氣傷之,不為陰腫者幾希矣。間有啼叫怒氣,閉系于下,結聚不散,加以水竇不行,亦能發(fā)為此疾,治法仁丸。如小兒外腎腫大,莖物通明,牡蠣粉研極細,雞子清調(diào)敷為佳。又有疝氣名偏墜,急宜下藥,小兒生下亦有如此者,不疼不痛,此皆不須攻擊,不治而自愈,若腫痛甚急,當服藥,宜五苓散、青木香丸、湯氏化生丸并疏氣藥,濟生方牡丹皮、防風為末,酒調(diào)服極效,五苓散加防風、丹皮亦效。此癥有熱甚者,三黃丸治之。

桃仁 治腎經(jīng)氣虛,或坐石不起,冷氣凝之,或近地經(jīng)久,風邪濕氣傷之,而成陰腫。間有啼叫怒氣、閉系于下,結聚不散,加以水竇不行,亦能發(fā)此疾。

桃仁(去皮尖、微炒) 辣桂 黑牽牛 白蒺(炒香、去刺) 牡丹皮 大黃(各二錢)
上為末,煉蜜丸麻子大,每服五丸,或七丸,青皮、木通蔥白入鹽少許,煎湯灌下。或煎大流氣飲、研青木香灌下亦可。

五苓散 見第五十二問。

青木香丸 寬中快膈,治脅腹痛,心下堅痞,腸中水聲,及陰腫等癥。

黑牽牛(炒、一兩半) 木香 補骨脂(炒) 蓽澄茄 檳榔(各四錢)
上先將粟米飯包檳榔,仍用濕紙包裹煨焦,去飯用檳榔,同煎藥為末,滴水丸綠豆大,每服二十丸,白湯送下。

湯氏化生丸 治疝氣、心腹痛,上引腰脊,飲食不節(jié),面色痿黃,身不能直,百藥俱試,經(jīng)涉年歲,已在膏肓,宜服此藥,灸脊 三壯痊。

木香(一兩) 三棱(煨) 莪術(濕紙裹、煨) 檳榔(生) 青皮(巴豆炒、去巴豆) 陳皮(炒) 川楝子(去核) 芫花(各半兩、米醋浸炒)
上為細末,面糊丸如黍米大,熟水下,日進三服。

牡丹皮散 治小兒 卵偏墜。

防風(去蘆) 牡丹皮(去骨、等分)
上為末,每服二錢,溫酒調(diào)服,如不飲酒,鹽湯點服亦可。加入五苓散、木通湯下尤妙。

三黃丸 治三焦積熱。上焦有熱、攻沖眼目赤腫,頭項腫痛,口舌生瘡。中焦有熱、心膈煩躁,不美飲食。下焦有熱、小便赤澀,大便秘結。五臟俱熱、即生背瘡毒。及治五般疾,糞門腫痛,或下鮮血,治疝氣效。

黃連(去蘆) 黃芩(去蘆) 大黃(煨、各十兩)
上為末,煉蜜丸桐子大,每三十丸,滾湯下。如臟腑壅實,加服丸數(shù),小兒積熱可服。

盜汗骨蒸第八十七問

仲陽云∶盜汗出者、乃睡而自汗出,肌肉虛也。團參湯治小兒盜汗、虛汗,或心血液盛,亦發(fā)為汗,此藥收斂心氣。

湯氏云∶汗者血也,血虛亦能自汗作熱,宜服團參湯、牡蠣散、龍膽湯,治小兒一切盜汗,又有通神丸、治通身多汗。

小兒精氣未盛,體性多熱,若衣裘傷濃,過食熱物,或犯時氣大病之后,重亡津液,陽氣偏盛,水不勝火,腑臟積熱,熏灼肌體,甚則銷爍骨髓,是為骨熱之病,久而不已,變成骨蒸,日晚發(fā)熱肌瘦,頰赤口干,日夜潮熱,夜有盜汗,五心煩熱,四肢困倦,飲食減少。瘥后余毒不解,生犀散主之。

團參湯 治小兒虛汗盜汗,或心血液盛,亦發(fā)為汗,此藥收斂心氣。

新羅人參 川當歸(各五錢)
上銼散,用豬心一個,切三片,每服二錢,豬心一片,水一盞,煎六分,食前兩次服。

撲汗方 治表虛自汗。

黃連 牡蠣粉 貝母(各半兩) 米粉(一升)
上末、敷于身上。

牡蠣散 治血虛自汗,或病后暴虛,津液不固自汗。

牡蠣( 、二兩) 黃 生干地黃(各一兩)
上銼散,每服二錢,水半盞,煎五分去滓,不拘時服;驗槟。米湯下,或加小麥煎。

龍膽湯 見第三問千金龍膽湯。

通神丸 治小兒白日精神歡悅,至夜臥通身多汗。

膽草(一味不拘多少)
上為末,米醋煮糊丸,如椒目大,每服五、七丸,用飯飲下。一方加防風等分,水煮糊丸。

生犀散 見第五十七問犀角飲。

自汗第八十八問

議曰∶凡初生至周 之兒,不可自汗,自汗則亡陽氣怯,脈虛神散,驚風有作。凡乳動自汗,切勿止之,宜用白術二錢半,小麥一撮,煮令干,去麥為末,煎黃 湯調(diào)與服,以愈為度。有傷寒熱癥自汗,當以小柴胡加龍膽治之。夏月自汗多,宜白虎湯主之。熱多自汗而喘者,葛根黃芩黃連湯主之。

小柴胡湯 見第二十九問。

白虎湯 見第五十八問。

葛根黃芩黃連湯 見第五十六問

渴癥第八十九問

議曰∶小兒渴癥,一見唇紅如丹三五分,即發(fā)三五分渴,若紅甚即渴甚,唇紅焦黑者、即久渴虛盛,疾加傳極,癥危篤故也。凡小兒三焦虛煩作渴,引飲不歇,宜服三黃丸。小兒傷寒后發(fā)渴,唇口焦干,煩躁甚者,白虎湯主之,竹葉湯亦可服。小兒瀉利作渴者,五苓散去桂加干葛尤妙,香薷飲、車前子散、皆可服,小柴胡東加天花粉亦佳,加干葛尤穩(wěn)。大熱煩躁而渴者,黃連解毒湯亦可服,七物黃連湯亦可服,極穩(wěn)。大抵小兒本自盛實,易為生熱,熱氣熏蒸,故渴而引飲也。

三黃丸 見第八十六問。

白虎湯 見第五十八問。

竹葉湯 見第五十一問竹葉石膏湯

五苓散 見第五十二問。

香薷飲 見第六十問。

車前子散 見第六十三問。

小柴胡湯 見第二十九問。

黃連解毒湯 見第七十問。

七物黃連湯 治夏月傷寒,四肢煩疼發(fā)熱,其人喜煩,嘔逆支滿,劇如禍祟,寒熱相搏,故令喜煩。

黃連 茯苓 芍藥(各七錢半) 黃芩 甘草 干姜(各一兩) 小麥(三合)
上銼散,白水煎,止瀉加枳實半兩。

煩躁第九十問

論云∶ 煎不安是煩, 不定是躁。 煎者、心經(jīng)有熱,精神恍惚,內(nèi)煩不安,心煩則滿,自然生驚。 者、心經(jīng)有風邪,精神恍惚,心躁生風,熱多不安,煩久而驚,風多不定,躁久而搐。治法涼心經(jīng),退熱,通利小便為佳。

熱甚者,黃連解毒湯;輕者,導赤散、玉露散;風熱者,至寶丹、琥珀散、解毒丸皆可服;有傷寒癥者,小柴胡湯、白虎湯、大柴胡湯去大黃加干葛治之;有驚熱者,金箔鎮(zhèn)心丸,七物黃連湯尤妙。

黃連解毒湯 見第七十問。

玉露散 見第五十三問。

導赤散 見第八問。

至寶丹 見第二十問。

琥珀散 見第十五問。

青解毒丸 治小兒五臟積熱,毒瓦斯上攻,胸臆煩悶,咽喉腫痛,赤眼腫,頭面發(fā)熱,唇口干燥,兩頰生瘡,精神恍惚,心忪悶亂,坐臥不寧。及傷暑毒,面赤身熱,心煩躁而渴,飲食不下。

寒水石 石膏(研各八兩) 青黛(四兩)
上研如粉,入青黛和勻,蒸餅七個,水調(diào)丸芡實大,每服一丸,食后新汲水化下,或細嚼生姜下亦可。中諸毒并宜服,及小兒驚風,潮熱痰涎,壅塞心胸躁煩,頰赤多渴,坐臥不穩(wěn),每三歲兒可服半粒,量大小加減。

小柴胡湯 見第二十九問。

白虎湯 見第五十八問。

大柴胡湯 見第二十九問。

金箔鎮(zhèn)心丸 見第十八問。

七物黃連湯 見第八十九問。


點擊查看:<<嬰童百問>>目錄

...
關于我們 - 聯(lián)系我們 -版權申明 -誠聘英才 - 網(wǎng)站地圖 - 醫(yī)學論壇 - 醫(yī)學博客 - 網(wǎng)絡課程 - 幫助
醫(yī)學全在線 版權所有© CopyRight 2006-2046, MED126.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備06007007號
百度大聯(lián)盟認證綠色會員可信網(wǎng)站 中網(wǎng)驗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