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腹瀉不止。
肉豆蔻(一兩二錢,面裹煨) 附子(一枚,重七錢者,炮,去皮臍)
上二味并為細(xì)末,打糊為丸,如梧桐子大,候干,每服五、六十丸,米湯吞下,不拘時候,立效。江州高端朝方。
治驟腹疼注下,或滑腸頻并多有冷沫。
上三味等分為粗末,每服三錢,水二盞,煎至八分,溫服,不拘時候。
治久瀉。姜侍郎方。
木香 丁香 附子(炮,去皮臍) 縮砂仁 訶子皮 罌粟殼(炒,去穣、頂) 川姜(炮) 沒石子 梓州濃樸(姜制) 白龍骨 肉豆蔻(面裹煨) 赤石脂( ) 禹余糧(醋淬七遍,以上各一兩)
上為細(xì)末,面糊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七十丸,米飲下,空心食前服。
白龍骨 干姜(炮) 附子(炮,去皮臍) 濃樸(姜制) 訶子(炮,去核) 肉豆蔻(面裹煨)
上等分為末,酒糊為丸,桐子大,每服五十丸,米飲下。
韓御帶施此藥極驗(yàn)。
上四味等分為細(xì)末,滴水為丸,如梧桐子大,入坩堝火 通紅為度,每服五丸至十丸,米飲湯下。石膏是軟者,北人謂之寒水石,故可 。
治臟氣虛弱,大腸滑泄,次數(shù)頻并,日漸羸瘠,不進(jìn)飲食,或久患赤白痢脾瀉等皆治之。白術(shù) 白茯苓(各三錢) 沒石子(南蕃者二枚,面裹炮) 丁香(不見火) 赤石脂(別研) 白姜(切作片,略炒) 肉豆蔻(面裹炮) 訶子(濕紙裹,炮,取凈皮,各二錢)
上和勻用湯泡,蒸餅為丸,小梧桐子大,每服三、四十丸,米飲吞下,粥食前,一日三、四服,棗肉丸亦得。
徐元敏察院方。
南木香 縮砂仁 白術(shù)(各一兩) 丁香(半兩)
上銼如麻豆大,每服三、四大錢,水一盞半,煎至七分,食前通口服,輕者三、四服,甚者五、六服,虛冷人加附子半兩。
本出《博濟(jì)方》,人少知之!
宣黃連(一兩,骰子塊切,凈洗去泥土,清水浸片時) 生姜(四兩,骰子塊切,一方用二兩)
上于鍋銚內(nèi)同炒,姜赤黃色為度,去姜不用,將黃連碾羅為細(xì)末,每服二錢,臘茶同調(diào)下,不拘時候。若欲速效,一料只作二服。嘗有人患此,兩月一劑而愈。
治臟腑滑泄,晝夜無度。
上三味等分為末,醋糊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米飲下,空心食前服。
治暴瀉,孫盈仲方。
神曲(微炒) 吳茱萸(綠色者,揀凈,炮洗七遍,各一兩)
上二味為細(xì)末,以酸米醋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至一百丸,空心食前米飲湯下。
治臟腑虛怯,本氣衰弱,脾胃不快,不進(jìn)飲食,時加泄利,晝夜不息。
人參(去蘆) 白茯苓(去皮) 附子(炮,去皮臍,各一兩) 木香(紙包煨過) 訶子(濕紙包
上為細(xì)末,每服二錢,棗一枚,生姜二片,煎至六分服。
治滑泄神效。
陳粟米(一兩) 肉豆蔻(面裹煨) 五味子 赤石脂(研,各半兩)
上同為細(xì)末,每服二錢,粟米湯飲調(diào)下,日進(jìn)三服。
史仲華云,渠乃伯史防御得此效方光堯御府所處。
附子(二兩,炮) 細(xì)辛(一兩半) 干姜(炮) 良姜(炮) 白龍骨 赤石脂 酸石榴皮(醋煮
上為細(xì)末,醋煮面糊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白湯下。楊氏方加訶子二兩,枯了白礬二兩。
治瀉久不效者,老年人尤宜服!
上用大附子一枚,炮,去皮臍,以韭菜根研爛,絞取汁為丸,如梧桐子大,曬干,焙,每服三十丸,米飲湯下,不干恐麻人。
唐仲舉方。
人參(去蘆) 茯苓 肉豆蔻(面包煨) 訶子肉(等分) 木香(減半)
上為細(xì)末,糊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五十丸,米飲湯下。小兒丸如黍米大,量大小加減服之。
治滑泄。
白術(shù) 赤石脂 肉豆蔻(面裹煨) 川濃樸(去粗皮,姜汁涂炙) 川白姜(炮,各一兩) 蓽茇
上為細(xì)末,醋糊為丸,如梧桐子大,早晚食前各五十丸,陳米飲下。
又方,其效勝前。
吳茱萸不以多少,揀凈,用大 豬臟一、兩條,以茱萸實(shí)滿,扎定二頭,熟炭火煮,令極爛,研細(xì)丸如梧桐子大,早晚食前,各以米飲吞下五十丸。
治滑泄甚妙。
蓽茇 川姜(炮) 丁香(不見火) 附子(炮,去皮臍) 吳茱萸 良姜 胡椒(以上各一兩)
上為細(xì)末,棗肉丸如梧桐子大,食前陳米飲下五十丸,日進(jìn)三服。廬州知錄周汝功嘉禾人,乃尊守永嘉時,每苦滑泄,服此藥果有效!其方董發(fā)運(yùn)悶有序,多不復(fù)錄。上二方亦周所傳也。
臟腑不固,只一、二服取效。老人、小兒尤宜服,便血或痢皆可用。
白石脂真者炭火 通紅,取出放冷,研細(xì),米飲調(diào)下二、三錢。
洞利不止。
白茯苓(一兩) 南木香(半兩,紙裹炮)
上二味為細(xì)末,煎紫蘇木瓜湯調(diào)下二錢匕。吳內(nèi)翰母夫人服之大有功效。
治臟寒腹痛,泄瀉不止。
艾葉(半兩,炒) 縮砂仁 附子(炮,去皮臍) 肉豆蔻(各一分) 吳茱萸(二兩半,炒) 赤
上為細(xì)末,面糊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七十丸,米飲下,食前。趙從簡通判甲辰年丁母憂食素之久,苦瀉不止,日七、八行,首尾幾年,每服它藥,不過一、二日復(fù)作,得此方而愈,后數(shù)年間遇瀉,服之又效!
張醫(yī)升之傳。
鷹爪黃連不以多少,碾為細(xì)末,用煨熟去皮大蒜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或五十丸,米
治脾胃虛損,臟腑泄瀉,不進(jìn)飲食,大有神效。韓 子髦方。
川烏(炮,去皮臍) 梓樸(去粗皮,姜汁制) 干姜(炮,各等分) 甘草(炙,減半之)
上為粗末,每服四大錢,水一盞半,生姜五片,棗二枚,煎至八分,食空服,看病證緊慢增減藥味。
治臟腑。葛樞密傳。
南木香(二錢半) 肉豆蔻(一兩,面裹煨)
上二味為細(xì)末,煮棗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五十丸,米飲下,不以時候。
滁州趙使君云,其女年甫周歲忽苦臟腑,每所下如雞子黃者半盆許,數(shù)日之間幾至百往,漸乳服,亦可。以兒小只用一錢,已平復(fù)矣。傳方者云,它日或作少瘡瘍,不足慮。兒子清老年三歲,過鎮(zhèn)江時病久瀉危甚,用此法服至半兩遂安,亦不生瘡。
宇文尚書傳此方甚妙!
上為粗末,分作二服,每服用水二大盞,煎至一盞,空心食前服,并滓,再煎一服。
治下血或痢不止,詹判院武子方。
烏梅(十枝,捶碎) 甘草(二寸,生用) 罌粟殼(十個,去瓤頂,捶碎) 丁香(五十個,全
上六味同拌勻,作一服,水一盞半,于銀器內(nèi)煎至七分,忌銅鐵器,去滓溫服,滓用水二盞,再煎小半盞服。
治痢獨(dú)神丸,沈太虛侍郎方,沈仁父傳。
罌粟殼去穣蒂,不以多少,用米醋一碗蘸炙,以醋多為妙,候焦黃為細(xì)末,煉蜜為丸,小彈
王順伯運(yùn)使傳。
鯽魚一枚,不去鱗腮,下作一竅,去腸肚,入白礬一栗子大,紙裹煨,令香熟,令病患取意用鹽醋食之。季毅方燒存性灰,米飲調(diào)下,曾用之有效。
《太平廣記》,唐太宗得效方。
乳煎蓽茇,《沈存中良方》云,每用牛乳半升,蓽茇末二錢匕,同煎減半,空心服,仍具載本末。
臘茶細(xì)末不以多少,白梅肉和為丸。赤痢,甘草湯下;白痢,烏梅湯下;泄瀉不止,陳米飲下。每服二十丸,團(tuán)茶尤佳,白梅貴陳。
孟公實(shí)郎中傳云甚妙。
石蓮不以多少,不炒,剝?nèi),將肉并心碾為?xì)末,每服二錢,陳米飲調(diào)下,便覺思食。
此愈,自服痢藥。
祭酒林謙之說,韶州醫(yī)人劉從周治病有功,議論殊不凡,且有驗(yàn),云大凡痢疾,不問赤白而后為冷熱之癥,若手足和暖,則為陽,只須先服五苓散,用粟米飲調(diào)下,次服感應(yīng)丸二十粒即愈;若覺手足厥冷,則為陰,當(dāng)服暖藥,如已寒丸附子之類,如此治痢無不效,此方親
并臟腑等疾,臧將仕之女服之有效。
罌粟殼(去穣蒂,令凈,炙黃) 罌粟子(炒,令微黑)
上同為細(xì)末,煉蜜為丸,如小雞頭大,每服十丸、十五丸。赤痢,甘草湯下;白痢,干姜湯下;瀉,米飲下;小兒,丸如粟米大,量大小加減服之。
吳茱萸(揀凈) 黃連(去須并蘆,切骰子大)
上等分,一處以好酒浸透,取出,各自揀,焙或曬干,為細(xì)末,糊丸如梧桐子大。赤痢,用并以甘草干姜湯下。此方浙西何山純老以傳,蘇韜光云,數(shù)十年救人無數(shù),人多求方,不敢輕授,恐以其藥品之微而忽之。韜光每以救人,甚效。洪氏方亦有修制湯使,少異。
熱躁。
水研粳米半升,取汁令盡,以汁置有油翁瓶,蠟紙封口,沉井底,平旦服之。吳內(nèi)翰家乳嫗病,服之而愈。
《泊宅編》云∶蜀人山叟治痢藥,用罌粟殼并去核,鼠查子,各數(shù)枚,焙干,末之,飲下,尤治噤口痢。鼠楂子即糖球。
陳慶長知縣名祖永云∶頃守官南康,其子年十許歲,患噤口痢,水漿不入者數(shù)日進(jìn)藥。同官家有方書,載一治法,試用之,一服而痢稍疏,三服遂索粥飲,頓食半盞是痢止而安。其法用干山藥一半炒黃色,半生用,研為細(xì)末,米飲調(diào)下。
治下痢赤白甚重者二方,焦?jié)鋫鳌?/p>
人參 當(dāng)歸(各三寸,洗) 滴乳(一塊,黑豆大) 甘草(二寸,炙) 烏梅(七個)罌粟殼(一個,去穣、蜜炙) 大北棗(七枚) 縮砂仁 大丁香 白豆蔻(各二十一枚) 陳生姜(二塊
上為末,分作三服,水一盞半,煎至七分,濾去滓服,不用罌粟殼亦可。
治下痢危困。
上鹿茸為細(xì)末,方入麝香,以燈心煮棗肉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空心服。繆立夫云∶有一醫(yī)者每料添滴乳香半兩,尤有效。紹熙壬子紹興人苦痢疾者極多,往往不救而死,凡平時所用治痢如罌粟殼之類,不可向口,唯服此等藥或沒石子丸作效。
用合成平胃散稱一兩,入川續(xù)斷末二錢半,拌勻,每服二錢,水一盞,煎至七分服。張叔潛秘書知斂州時,其閣中病血痢,一醫(yī)者用此藥治之而愈。紹熙壬子會稽時行痢疾,叔潛之子為人說服之亦驗(yàn)。小兒病親曾服作效。
治痢如圣飲,治一切痢疾,無問久新,或赤或白,或赤白相雜,日夜無度,悉能治之。
紹熙壬子浙東提舉黃郎中,施此藥頗有效驗(yàn)。
當(dāng)歸 地榆 縮砂仁 赤石脂 陳皮 石榴皮 訶子肉 甘草 罌粟殼 干姜(各等分)
上十味為粗末,每三錢重作一服,水一盞半,入陳霜梅一枚,煎至七分,去滓,赤痢冷服,白痢熱服,赤白痢溫服,年高、娠婦、小兒皆可服。忌生冷肥膩物。
治久新赤白痢。浙東帥趙侍郎子和,壬子年施此藥。
白術(shù) 甘草(蜜炙) 罌粟殼(蜜炙,以
上等分用)
上為粗末,每服三大錢,水一盞半,生姜三片,棗一枚,煎至七分,去滓溫服。白痢加白術(shù)、赤痢加甘草,不拘時候服,忌油膩之物。
《泊宅編》云∶姚 自殿監(jiān)遷入座,母夫人病痢,諸藥不效,令李昂筮軌革有真人指靈草之語,一日登對,上訝其色悴,具以實(shí)奏,詔賜一散子,數(shù)服而愈。仍喻只炒椿子熟,末之飲下。余撿《本草》椿莢,主大便下血,今處處有之,夏中生莢,樗之有花者無莢,有莢者無花,常生臭樗上,未見椿上有莢者。然世俗不辨椿樗之異,故俗名此為椿莢,其實(shí)樗莢耳。注云,樗皮主疳痢,止《日華子》云,樗皮溫,無毒,止瀉及腸風(fēng),入藥時用蜜炙。
《藥性論》云,樗白皮使味苦微熱,無毒,能治赤白痢,腸滑,痔疾,瀉血不住,取白皮一握,倉粳米五十粒,蔥白一握,甘草三寸,炙豉兩合,以水一升,煮取半升,頓服之。小兒量大小服。枝葉與皮功用皆同。
無問赤白。韓明道名月卿傳。
玄胡索不以多少,新瓦上炒過,為細(xì)末,每服二錢,米飲調(diào)下,只一服取效。
甚者數(shù)服止。趙彥信方。
人參 白術(shù) 當(dāng)歸 地榆 阿膠(各一分) 蚌粉炒黃 甘草(一錢) 乳香(少許) 肉豆蔻(二枚,面裹煨)
上九味為粗末,一盞煎至八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褚日新方云甚奇。
杏仁(四十九粒) 巴豆(四十九粒,各于麻油燈焰上燒灰存性) 百草霜(一錢)
上各研為細(xì)末,用黃蠟溶成膏,丸如小綠豆大,每服五粒。白痢,干姜湯下;赤痢,甘草湯下。如要定轉(zhuǎn)用棗湯下七粒。
治赤白痢及水瀉最效。廬州合肥唐主簿 方。
破故紙(一兩炒香熟) 罌粟殼(四兩,去穣頂?shù),新瓦上爆?
上二味為細(xì)末,煉蜜為丸,如彈子大,每服一丸,水一盞化開,姜二片,棗一枚,煎取七分,如小兒分作四服。
無問赤白。張王仲參議說。
官局二姜丸不用糊,卻以 豬膽為丸,根據(jù)常法服,以米飲湯下,空心食前服。
治一切痢,不問赤白,或一日之間一、二百行,只一服便疏,再二三服即愈。魏不罌粟殼(去上下蒂頂鬲,切成片子,蜜炒令赤色,凈秤) 濃樸(各三斤,去粗皮,凈秤,用生姜汁淹一宿,炙令姜汁盡為度)
上為細(xì)末,每服二,三錢,米飲調(diào)下。忌生冷油膩魚 毒物三日。湯壽資通判所傳與此同,云極有功效!
《夷堅(jiān)甲志》云,虞丞相自渠州被召,途中冒暑得疾泄痢,連月夢壁間有韻語藥方一紙,讀草作湯;服之安樂,別作治療,醫(yī)家大錯。如方服之遂愈。
治霍亂吐瀉,但一點(diǎn)胃氣存者,服之無不回生。
陳皮(去白) 藿香葉(去土)
上等分,粗末,每服五錢,水一盞半,煎至七分,溫服,不拘時候。
蔣簽判云∶行在一家專貨此藥。
上為粗末,水一大盞,煎至七分,溫服,甚妙!
治霍亂大交泰丹,見第九傷寒卷中,楊氏方云,治霍亂吐痢,輔先生甚奇此藥,合以施人。
錢知閣傳,王嗣康方。
阿膠麩炒,研為細(xì)末,煎服三錢,氣實(shí)者加木香,最宜老人。
利三焦,順臟腑,治大便多秘。孫盈仲傳,呂子濃右司閣中服之有效。
香附子(六兩,須新砂盆內(nèi)打,令凈潔,焙干秤) 烏藥(二兩,去心取肉秤,用真天臺者) 縮砂仁(一兩) 甘草(一兩一分,炒)
上為細(xì)末,每服一大錢,濃煎橘皮湯下,不以時候。此方官局小烏沉湯加縮砂仁,分兩不同。
蔥白三寸,水煎,候蔥熟不用,入阿膠一片,溶開溫服。吳內(nèi)翰母夫人曾服得效!
攢宮有一老人,患八、九日不通,有木匠授以此方,只一服便見效。
不蛀皂角,當(dāng)中取一寸許,去黑皮,以沸湯半盞泡,
上用盞蓋定,候通口服之,先辦少粥,通后即食。
吳內(nèi)翰方。
琥珀研如粉,人參湯調(diào)下一錢。只陳彥修侍郎服驗(yàn)。
栝蔞不拘多少,焙干,碾為細(xì)末,每服三錢重,熱酒調(diào)下,不能飲者,以米飲調(diào)下,頻進(jìn)數(shù)服,以通為度。紹興劉駐泊汝翼云∶魏KT 知明州時,宅庫之妻患此疾垂殆,隨行御醫(yī)某人治
顏尚書方,屢試有驗(yàn)。
連根蔥一莖,不得洗,淡豆豉二十一粒,鹽一捻,生姜一塊胡桃大,同研,令爛沙,溫填臍內(nèi),以絹帛縛定,良久即通。
俞教授藥方。
蒼術(shù) 濃樸(姜汁炙) 陳皮(各一兩) 生好硫黃(二兩,用蘿卜煎沸湯浴三、二次)
上件搗羅為細(xì)末,浸,蒸餅糊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用三、五十丸,日兩服,米飲下。
兼去暑毒。趙從簡親服立效。
枇杷葉(去毛) 生姜(濕稱) 罌粟殼(去穣蒂,各三錢)
上三味細(xì)切,用水二大盞,蜜一合,酒半合,粟米百余粒,同煎至一盞以下,溫服,一服即愈。
治夏月暴瀉。
楮實(shí)(青者,蒸一次,曬干,用一斤) 甘草(一兩,炙m.zxtf.net.cn/wszg/) 陳倉米(一升) 干姜(一兩)
上為細(xì)末,飯飲調(diào)下。
以理中湯下駐車丸。
章教授方。
煎四物湯下駐車丸,病甚者駐車丸一貼只作一服。
治臟寒滑泄,不思飲食,華宮使傳。
用正坐大附子一枚,干棗半斤,同于銀石器中慢火煮,上留水兩指,水干旋添湯,煮二、三搗為細(xì)末,別煮棗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四十丸,米飲空心服;蓟勾顾勒,皆獲康愈。
治脾積下痢,蠱痢同。
木香 訶子(連核,各半兩) 黃連(一斤,炒紫色)
上為細(xì)末,研粳米飲糊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一百丸,米飲下,空心食前,日進(jìn)二服。
治一切痢同。
丁香 木香 肉豆蔻(面裹煨,去面) 當(dāng)歸(洗去蘆) 白茯苓(去黑皮) 罌粟殼(去頂?shù),? 人參(去蘆,各一兩二錢半) 揀草(一兩,炙) 烏梅肉(二錢半) 酸石榴皮 陳皮(去姜(炮裂) 阿膠(蛤粉炒上一十九味,碾為細(xì)末,每服五錢,水一盞半,煎至八分,去滓通口服,食前二服,滓再作一服。
治瀉不止神效木香煮散。
木香 茱萸(各二兩,去枝梗) 甘草(半兩,炙) 罌粟殼(四兩,去頂?shù)儇壑?
上件 咀,每服三錢,水一盞半,煎至一盞,去滓,稍溫服,食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