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wǎng)站首頁
醫(yī)師
藥師
護士
衛(wèi)生資格
高級職稱
住院醫(yī)師
畜牧獸醫(yī)
醫(yī)學(xué)考研
醫(yī)學(xué)論文
醫(yī)學(xué)會議
考試寶典
網(wǎng)校
論壇
招聘
最新更新
網(wǎng)站地圖
中醫(yī)理論中醫(yī)臨床診治中醫(yī)藥術(shù)語標準中國方劑數(shù)據(jù)庫中醫(yī)疾病數(shù)據(jù)庫OCT說明書不良反應(yīng)中草藥圖譜藥物數(shù)據(jù)藥學(xué)下載
您現(xiàn)在的位置: 醫(yī)學(xué)全在線 > 中醫(yī)理論 > 中醫(yī)教程 > 正文:衛(wèi)生寶鑒 卷十四 上課筆記
    

衛(wèi)生寶鑒教程:卷十四

腹中積聚真定路惠民司令張君。傳 砂煎丸、香棱丸、木香 砂煎丸。三方多效。 【 砂煎丸】 消磨積塊 癖。一切凝滯。老人虛人無妨。 黑附子(兩個。各重五錢半以上。正坐妥者。炮去皮臍。剜作甕子) 木香(三錢) 破故紙(隔紙微炒) 蓽茇(真者,各一兩) 砂(三錢) 上先…

腹中積聚

真定路惠民司令張君。傳 砂煎丸、香棱丸、木香 砂煎丸。三方多效。

【 砂煎丸】
消磨積塊 癖。一切凝滯。老人虛人無妨。

附子(兩個。各重五錢半以上。正坐妥者。炮去皮臍。剜作甕子) 木香(三錢) 破故紙(隔紙微炒) 蓽茇(真者,各一兩) 砂(三錢)
上先將 砂用水一盞。續(xù)續(xù)化開。于甕內(nèi)熬干為末。安在附子甕內(nèi)。卻用剜出附子末蓋口。用和成白面裹。約半指濃。慢灰火內(nèi)燒勻黃色。去面,同木香等藥為細末。卻用元裹附子熟黃面為末。醋調(diào)煮糊。丸桐子大,每服十五丸至三十丸。生湯送下。此藥累有神功。

【仙方香棱九】
破痰癖。消 塊。及冷熱積。

木香 丁香(各五錢) 京三棱(切。酒浸一宿) 青皮(去白) 枳殼(麩炒) 川楝子 茴香(炒,各一兩) 廣術(shù)(一兩切。酒浸一宿。將三棱。廣術(shù)。醫(yī)學(xué)全.在線m.zxtf.net.cn用去皮巴豆三十粒,同炒。巴豆黃色。去豆不用)
上為末。醋糊丸如桐子大。用朱砂為衣,每服二十丸。炒生姜鹽湯下,溫酒亦得。食后。日進三服。

【木香 砂煎丸】
治婦人消 癖積聚。血塊刺痛。脾胃虛寒。宿食不消。久不瘥者。

木香 砂 官桂 附子(炮) 干漆(炒。去煙) 豬牙皂角 細辛 乳香(研)京三棱(炮) 廣術(shù)(炮) 大黃(炒。令為末) 沒藥(研)干姜(炮) 青皮(各一兩) 巴豆霜(半兩)
上除研藥外,同為末,以好醋一升;_ 砂,去渣。納銀石器中。慢火熬。次下巴豆霜、大黃末。熬成膏。將前藥末膏內(nèi)和丸如桐子大,每服三五十丸。食后,溫酒送下。

【溫白丸】
治心腹積聚。久 癖塊。大如杯碗。黃膽宿食。朝起嘔吐。支滿上氣。時時腹脹。心下堅結(jié)。上來搶心。傍攻兩脅。十種水病。八種痞塞。翻胃吐逆。飲食噎塞。五種淋疾。九種心痛。積年食不消化,或瘧疾連年不瘥。及療一切諸風(fēng)。身體頑麻不知痛庠,或半身不遂,或眉發(fā)墮落。及療七十二種風(fēng)。三十六種遁尸疰忤。及癲癇,或婦人諸疾。斷續(xù)不生。帶下淋瀝。五邪失心。愁憂思慮。意思不樂。飲食無味。月水不調(diào)。及腹中一切諸疾。有似懷孕。連年累月。羸瘦困憊,或歌或哭,如鬼所使。但服此藥。無不除愈。

川烏(炮。去皮。二兩半) 柴胡(去蘆) 吳茱萸(湯泡七次。揀凈) 桔梗 菖蒲 紫菀(去苗葉及土) 黃連(去須)干姜(炮) 肉桂(去粗皮) 茯苓(去皮) 人參 蜀椒(去目及閉口。炒用)濃樸(去粗皮。姜汁制) 皂莢(去皮子炙) 巴豆(去皮心膜。出油。炒研,各半兩。 )
上為細末。入巴豆勻。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丸。生姜湯下。食后或臨臥服。漸加至 五醫(yī)學(xué)全在線七丸。

【雞爪三棱丸】
治五臟 癖氣塊。年深者一月取效。

木香 石三棱 京三棱 青皮 陳皮(去白) 雞爪三棱(各五錢) 檳榔豆蔻(各一兩)砂(三錢)
上九味為末。姜汁打糊丸如桐子大,每服二十丸。姜湯下。空心臨臥各一服。忌一切生冷硬粘物。

青鹽丸】
治一切冷積。作痛無時。宿食不消。及治一切酒食所傷。神效。

青鹽 砂(各一錢) 細曲末(三錢) 鹽豉(四十個) 大椒(三十粒) 巴豆(三十個。去皮心膜。出油)
上入揀棗三十個,同末入巴豆和勻。醋糊丸桐子大,每服三十丸,溫姜湯下。積在上。食后。

玄胡丸】
解化傷滯。內(nèi)消飲食。治吐利 瘕氣結(jié)。蟲煩不安。心腹脹痛。順三焦。和脾胃。

木香 當(dāng)歸 玄胡索 青皮(去白)雄黃(飛。另研) 廣術(shù)(炮) 檳榔(各四兩) 京三棱(炮。六兩)
上八味為末。入雄黃勻糊。丸如桐子大,每服三十丸。生姜湯下。不拘時。

【破積導(dǎo)飲丸】
治有積塊堅硬。飲食不消。心下痞悶。

檳榔 陳皮(去白) 廣木香 青皮(去白) 枳殼(麩炒) 枳實(麩炒) 廣術(shù)(炮) 半夏(泡七次) 京三棱(炮) 神曲(炒) 麥 (炒) 干生姜 茯苓(去皮) 甘草(炙) 澤瀉(各五錢) 牽牛(頭末二錢。一方六錢) 巴豆(去心膜。三個。取霜)
上為末。入巴豆勻。生姜汁打糊。丸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溫姜湯下,食前。

【木香三棱湯
和脾胃。進飲食。消化生冷物。治心腹刺痛。霍亂吐利。胸膈脹悶。

木香 神曲(炒,各一兩) 京三棱(炮) 甘草(炙,各二兩) 陳皮(去白) 益智(各四兩) 廣術(shù)(六兩)
上為末,每服二錢。入鹽一捻。沸湯點服。空心食前。

干柿丸】
取虛實積。下膈。甚妙。 朱砂(研為衣) 沒藥(研) 牙皂角(去皮弦子。為末) 干漆(碎炒煙盡為末) 京三棱(炮。為末) 礞石(為末) 干姜(炮。為末) 水銀沙子(各一錢) 輕粉(二錢) 巴豆(三十個。去皮膜。醋煮十沸)
上件各研勻。軟飯和丸如綠豆大。煎柿蒂湯冷下三五丸。加減用。婦人有胎勿用。

【神效五食湯丸】
取虛實積食。氣蠱脹滿。積塊水氣。年深癖,并皆治之。 大戟(刮去皮) 甘遂(生,各半兩) 豬牙皂角(去皮子弦。生用) 胡椒(生,各一兩) 芫花(米酷浸一宿。炒黃。一兩) 巴豆(去心膜。醋煮。二十沸。研。半兩)
上除巴豆外。杵為末入巴豆再研勻。糊丸如綠豆大,每服五七丸。氣實者十丸。夜臥。水一盞。用白米、白面、黑豆、生菜、豬肉各少許,煎至半盞,去渣。用湯溫下。藥取下病。忌油膩粘滑物。婦人有胎。不可服之。

【磨積三棱九】
治遠年近日諸般積聚。癖 氣塊,或氣積酒積諸般所傷。無問男子婦人老幼,并宜服之。常服進飲食。

木香 麥 京三棱(炮) 廣術(shù) 枳殼(麩炒) 石三棱(去皮) 杏仁(麩炒,各半兩) 干漆(炒煙盡。三錢) 雞爪三棱(半兩) 葛根(三錢) 官桂(二錢半) 黑牽牛(半兩。半生半熟) 丁香 檳榔 香附子 青皮(去白,各二錢) 縮砂(三錢) 白牽牛(半兩。半生半熟) 陳皮(去白。三錢)
上為末。醋糊丸如桐子大,每服二十丸。生姜湯下。食后。日二服。病大者四十日消,溫水送下。亦得。

【圣散子】
治遠年積塊。及婦人干血氣。 砂 川大黃(各八錢) 麥 (六兩) 干漆(三兩。炒煙盡) 蓄 茴香(炒) 檳榔 瞿麥(各一兩)
上為末,每服五錢。臨睡溫酒調(diào)下。仰臥此藥只在心頭。至明大便如爛魚。小便赤為驗。取去。藥無毒性如君子。有神效。小兒用一錢。十五以上五錢或七錢。空心服之更效,如治婦人干血氣。加穿山甲二兩炮。

【荊蓬煎丸】
破痰癖。消 塊。及冷熱積聚。胃膈疰悶。通利三焦。升降陰陽。順一切氣。消化宿食。 木香 青皮(去白) 川茴香(微炒) 枳殼(麩炒) 檳榔(各一兩) 京三棱(二兩。酒浸。冬三日。夏一日) 廣術(shù)(二兩。醋浸。冬三日。夏一日,同三棱以去皮巴豆二十個。銀器內(nèi)同炒。令干黃色為度。去巴豆不用)
上七味修事畢。為末。水糊丸如豌豆大,每服三十丸,溫生姜湯送下。食后。

【醋煮三棱丸】
治一切積聚。遠年近日。皆治之,如神效。 川芎(二兩。醋煮微軟。切作片子) 京三棱(四兩。醋煮軟。竹刀切作片子。曬干) 大黃(半兩。醋紙裹。火煨過。切)
上三味為末。水糊丸如桐子大,每服三十丸,溫水下。無時。病甚者一月效。小者半月效。

【流氣丸】
治五積六聚。 瘕塊癖留飲,以上之疾。皆系寒氣客搏于腸胃之間。久而停留。變成諸疾。此藥能消導(dǎo)滯氣。通和陰陽。消舊飲。雖年高氣弱。亦宜服之。 木香 川茴香(焙) 紅橘皮(去白) 菖蒲 青皮(去白) 蘿卜子(炒) 廣術(shù)(炮) 檳榔 補骨脂(炒) 神曲(炒) 枳殼(麩炒去穣) 蓽澄茄 縮砂 麥 曲(各一兩。炒) 牽牛(炒。一兩半)
上為末。水糊丸如桐子大,每服五七丸。細嚼白豆蔻仁一枚。白湯送下。食后。

【廣術(shù)潰堅湯】
治中滿腹脹。內(nèi)有積塊。堅硬如石。令人坐臥不安。 半夏(泡七次) 黃連(各六分) 當(dāng)歸梢 濃樸 黃芩(各五分) 廣術(shù) 曲(各三分) 甘草(生。三分) 益智仁(七分) 紅花 橘皮(去白) 升麻(各二分) 柴胡 澤瀉 吳茱萸(各三分) 青皮(二分)
上 咀,都作一服,水二盞。先浸藥少時,煎至一盞,去渣。稍熱服,食前。忌酒濕面,如虛渴。加葛根(二分)

治積要法

許學(xué)士云:大抵治積,或以所惡者攻之,或以所喜者誘之,則易愈,如 砂、阿魏治肉積。神曲、麥 治酒積。水蛭虻蟲治血積。木香、檳榔治氣積。牽牛、甘遂治水積。雄黃、膩粉治涎積。礞石、巴豆治食積。各從其類也。若用群隊之藥分其勢,則難取效。須是認得分明是何積聚。兼見何證。然后增減酌量用藥。不爾反有所損。要在臨時通變也。

養(yǎng)正積自除

真定王君用。年一十九歲。病積。臍左連脅如覆杯。腹脹如鼓。多青絡(luò)脈。喘不能臥。時值暑雨。加之自利完谷。日哺潮熱。夜有盜汗,以危急來求。予往視之。脈得浮數(shù)。按之有力。謂病家曰。凡治積非有毒之劑攻之則不可。今脈虛弱如此。豈敢以常法治之。遂投分滲益胃之劑。數(shù)服而清便自調(diào)。雜以升降陰陽。進食和氣。而腹大減。胃氣稍平。間以削之。不月余良愈。先師嘗曰。潔古老人有云:養(yǎng)正積自除。猶之滿坐皆君子?v有一小人。自無容地而出。今令真氣實、胃氣強、積自消矣。潔古之言。豈欺我哉。內(nèi)經(jīng)云:大積大聚。衰其大半而止。滿實中有積氣。大毒之劑尚不可過。況虛中有積者乎。此亦治積之一端也。邪正虛實。宜精審焉。

腹中諸蟲

烏梅丸】
治臟寒蛔蟲動作。上入膈中。煩悶嘔吐。時發(fā)時止。得食即嘔。常自吐蛔。有此證候。謂之蛔厥。此藥主之。又治久痢。

烏梅(三百個) 黃柏(炙) 細辛(去苗) 肉桂(去粗皮)附子(炮。去皮臍) 人參(去蘆。各六兩) 干姜(炮。十兩) 當(dāng)歸(去蘆。四兩)蜀椒(去目及閉口者。微炒出汗用。四兩) 黃連(去須。十六兩)
上異搗篩。合治之,以酒浸烏梅一宿。去核。蒸之令熟。用米飯熟搗成泥。和藥令相得。納臼中。與煉蜜杵二千下。丸如梧桐子大,每服十五丸,溫米飲下,食前服。

化蟲丸
鶴虱(去土) 檳榔 苦楝根(去浮皮) 胡粉(炒,各一兩)白礬(枯。二錢半)
上為末。水糊丸如麻子大。小兒疾病。多有諸蟲,或因臟腑虛弱而動,或因食甘肥而動,其動即腹中疼痛發(fā)作。積聚往來上下。痛有休止。亦攻心痛則哭不休。合眼仰身撲手。心神悶亂。嘔噦涎沫,或吐清水,四肢羸困。面色青黃。飲食雖進。不生肌肉,或寒或熱。沉沉默默。不的知病之處,其蟲不療,則子母相生。無有休止。長一尺則能害人。一歲兒服五丸,溫漿水入生油一兩點。打勻下之,溫米飲亦得。不拘時候,其蟲細小者皆化為水。大者自下。

【補金散】
治諸般蟲。

鶴虱(生) 雷丸 定粉 錫灰(各等分)
上為末,每服三錢?招氖城啊I儆驼{(diào)下。又用豬肉一兩。燒熟。糝藥在上。細嚼亦得,每服藥時。用雞翎、甘遂末一錢。與前藥一處服之,其蟲自下矣。

【雷金散】
治諸蟲。 雷丸(末。八分) 郁金(末。七分) 黑牽牛(末。一錢半)
上三件末。和勻,以生油調(diào)下三兩匙。飯壓之。

【化蟲散】
取寸白蟲。 黃丹(半兩炒) 錫灰(一兩羅) 定粉(二兩)
上同研極細末,每服一錢。先燒豬肉五片。吃了后,以生油一口許調(diào)藥服。至晚取下。婦人有胎不可服。李副統(tǒng)女子菊花年十三。一服取蟲一抄。終身不發(fā)。

諸濕腫滿

沉香海金砂丸】
治一切聚積。散脾濕腫脹、肚大、青筋、羸瘦惡證。

沉香(二錢) 海金砂 輕粉(各一錢) 牽牛頭末(一兩)
上為末。研獨頭蒜如泥丸,如桐子大,每服五十丸。煎燈草湯送下。量虛實加減丸數(shù)。取利為驗。大便利止后服。

【海金砂散】
治脾濕太過。遍身腫滿不得臥。及腹脹如鼓。

牽牛(半生半熟) 白術(shù)(各一兩) 甘遂(半兩) 海金砂(三錢)
上為末,每服二錢。煎倒流水一盞調(diào)下,食前。待宣利。止后服,以上二方。系太醫(yī)劉仲安傳。用之累累獲效如神尤速,故錄于此。

【續(xù)隨子丸】
治通身腫滿。喘悶不快。

人參 木香 漢防己 赤茯苓(面蒸) 大檳榔 海金砂(各五錢。另研) 續(xù)隨子(一兩) 葶藶(四兩。炒)
上為末。棗肉丸如桐子大,每服二十丸至三十丸。煎桑白皮湯送下,食前。

【圣靈丹】
治脾肺有濕。喘滿腫盛。小便赤澀。

人參(去蘆) 木香 漢防己 茯苓(寒食面煨) 檳榔 木通(各二錢。炒) 苦葶藶(半兩炒)
上七味為末。棗肉和丸桐子大,每服三十丸。煎桑白皮湯送下,食前。

【赤茯苓丸】
治脾濕太過,四肢腫滿。腹脹喘逆。氣不宣通。小便赤澀。

木香(半兩) 赤茯苓(二兩。一方一兩) 防己(二兩) 苦葶藶(四兩。炒)
上為末。棗肉丸如桐子大,每服三十丸。煎桑白皮湯送下,食前。

【人參葶藶丸】
治一切水腫。及喘滿不可當(dāng)者。 人參(一兩。去蘆) 苦葶藶(四兩炒)
上為末。棗肉丸如桐子大,每服三十丸。煎桑白皮湯送下,食前。

海藻散】
治男子婦人通身虛腫。喘滿悶不快。

海藻 大戟 錦紋大黃 續(xù)隨子(去殼,各一兩)
上銼碎。用好酒二盞。凈碗內(nèi)。浸一宿。取出曬干后用。

白牽牛(頭末一兩。生用) 桂府滑石(半兩) 甘遂(麩炒黃。一兩) 肉豆蔻(一 個)青皮(去白) 陳皮(去白,各半兩)
上共前藥一處為細末。大人每服二錢。氣實者三錢。平明冷茶清調(diào)下。至辰時取下水三二行。腫減五七分。隔二三日平明又一服。腫消忌鹽魚肉百日。
○小兒腫服一錢。五歲以下者半錢。婦人有孕不可服。

【白丸子】
治通身腫。及脾腹脹滿。喘悶不快。小便赤澀。神效。

輕粉(半錢) 桂府滑石(研炒) 粉霜(研細炒。各四錢) 砂(研炒) 白丁香(杵如米。炒。真者) 寒水石(火燒。研細,各三錢)
上先將輕粉、滑石二味研勻。用油紙裹了。卻更和白面作餅。再裹合藥。用桑柴火燒,以熟為度。取出。與前四味一處研勻。水浸。蒸餅搦干為丸,如綠豆大。第一日每服二丸。煎生姜湯送下,食前。一日三服。第二日三丸三服。第三日四丸一服。第四日五丸亦三服,如覺小便多時。腫漸減。便休服白丸子,如小便未多。更服一日。至兩服加作六丸做一服。一日亦三服。腫消為效,如服藥至第三日。覺牙縫內(nèi)癢痛?跉鈵骸1阌檬谒。

黃連(去須) 貫眾(各等分)
上為散。每用一錢。水一盞,煎至七分。入龍腦少許攪勻,溫漱之。每日煎一錢漱口,如腫消。忌鹽魚肉、冷硬果食。只吃粥百日。永瘥,如臟腑秘澀氣實人。先服治腫海藻散。此藥親用。救人甚多。神效。

【除濕丹】
治諸濕腫客搏。腰膝重痛。足脛浮腫。

乳香(研) 沒藥(研,各一兩) 牽牛頭末(半兩)檳榔 威靈仙芍藥 澤瀉 葶藶 甘遂(各二兩) 大戟(炒。三兩) 陳皮(去白。四兩)
上為末。糊丸如桐子大,每服五十丸至七八十丸,溫水送下,食前。得更衣。止后服,如服藥前后。忌酒二日。濕面兩三日。食后,溫淡粥補胃尤佳。

【三花神佑丸】
治中滿腹脹。喘嗽淋 。一切水濕腫滿。濕熱腸垢沉積。變生疾病。久病不已。黃瘦困倦。血氣壅滯不宣通,或風(fēng)熱燥郁。肢體麻痹。走注疼痛。風(fēng)痰咳嗽。頭目旋運。瘧氣不已。 瘕積聚。堅滿痞悶。酒積食積。一切痰飲嘔逆。濕熱腹?jié)M實痛,并宜服之。

輕粉(一錢) 大黃(一兩。為末) 牽牛(二兩) 芫花(醋拌炒)甘遂 大戟(各半兩)
上為末。滴水丸如小豆大。初服五丸,每服加五丸,溫水送下。無時。日三服。加至快利后。卻常服。病去為度。

十棗湯
治太陽中風(fēng)下痢。嘔逆短氣。不惡寒。 汗出。發(fā)作有時。頭痛。心下痞硬。引脅下痛。兼下水腫腹脹,并酒食積腸垢積滯。 癖堅積。蓄熱暴痛。瘧氣久不已,或表之正氣與邪熱,并甚于里。熱極似陰。反寒戰(zhàn)。表氣入里。陽氣極深。脈微而絕,并風(fēng)熱煩甚。結(jié)于下焦。大小便不通。實熱腰痛。

甘遂 芫花(慢火炒紫色。仲景與俗異。炒作熬。下凡言熬者同炒)大戟(各等分)
上為末。水一大盞。棗十枚切開。煮取汁半盞。調(diào)半錢。人實更加一錢。量虛實加減。

【葶藶?zāi)鞠阃琛?
治水氣通身虛腫。

人參 漢防己(各一兩) 苦葶藶(炒。四兩) 木香 檳榔 木通 白茯苓(去皮。面裹煨,各一兩)
上為末。棗肉和丸如桐子大,每服三十丸,溫水送下,食前。

木香通氣丸
導(dǎo)滯寬膈。塌腫進食。

南木香 茴香(各一兩。炒) 檳榔(二兩) 海金砂 破故紙(炒) 陳皮(去白。各四兩) 牽牛(半斤。半生半熟)
上為末。清醋為丸,如桐子大,每服三十丸。熟水送下。食后。

神秘湯
治病患不得臥。臥則喘。水氣逆行。上乘于肺。肺得水而浮,使氣不通流。脈沉大。

白茯苓(去皮) 木香(各半兩) 桑白皮 蘇葉 橘皮(炒) 人參(各七錢)
上 咀,水三升。入生姜七錢,煎至一升半,去渣。分作五服。食后。

【消痞丸】
治積濕熱毒。甚者身體面目黃腫。心脅腹?jié)M。嘔吐不能飲食。痿弱難以運動。咽嗌不利。肢體焦。眩悸膈熱。坐臥不寧。心火有余而妄行。上為咳血、衄血。下為大小便血、腸風(fēng)、漏。三焦壅滯 塞。熱中消渴。傳化失常。小兒疳積熱。

木香 官桂(各一分) 青黛牛黃連 黃芩(各一兩) 大黃 黃柏 葛根 梔子 薄荷 藿香 茴香(炒) 濃樸(各半兩)
上為末。滴水丸如桐子大,每服二十丸,溫水送下,食前。

【無礙丸】
治脾病橫流,四肢腫滿。

木香(半兩) 蓬莪術(shù)(炮) 京三棱(炮) 檳榔(生) 郁李仁(湯泡去皮,各一兩) 大腹皮(二兩)
上六味為末。炒麥 杵為粉。煮糊丸如桐子大,每服二十丸。生姜湯送下。無時。

香蘇散
治水氣虛腫。小便赤澀。

陳皮(去白。一兩) 防己 木通 紫蘇葉(各半兩)
上四味為末,每服二錢,水二盞,生姜三片,煎至一盞,去渣,溫服,食前。

五皮飲
治他病瘥后,或久痢之后。身體面目四肢浮腫。小便不利。脈虛而大。此由脾肺虛弱。不能營運諸氣。諸氣不理。散漫于皮膚肌腠之間,故令腫滿也。

大腹皮 生姜皮茯苓皮 桑白皮陳皮(各等分)
上 咀,每服五錢水一盞,煎至八分,去渣,溫服。無時。日二服。此方異于局方。載中藏經(jīng)。

牡蠣澤瀉散】
治脾胃氣虛。不能制納腎水。水溢下焦。腰以下有腫也。
○金匱要略曰。腰以下有腫。當(dāng)利小便。

牡蠣(炒) 澤瀉 蜀漆(洗去腥) 葶藶(炒) 栝蔞根 商陸根 海藻(以上各等分)
上七味異搗。篩為散。更入臼中制之。自飲和服方寸匕。小便利止。后服。 內(nèi)經(jīng)云:咸味涌泄。牡蠣、澤瀉、海藻之咸,以瀉水氣。濕yin于內(nèi)。平以苦。佐以酸辛,以苦瀉之。蜀漆、葶藶、商陸、栝蔞之酸辛與苦以導(dǎo)腫。利小便以散水。

胃氣為本

至元戊寅五月間。霖yin積雨不止。魯齋許平仲先生。時年五十有八。面目肢體凈腫。大便溏多。腹脹腸鳴。時痛。飲食短少。命予治之。脈得弦細而緩。先生曰。年壯時多曾服牽牛大黃藥。面目四肢。時有浮腫。今因陰雨,故大發(fā)。予曰:營運之氣。出自中焦。中焦者、胃也。胃氣弱不能布散水谷之氣。榮養(yǎng)臟腑經(jīng)絡(luò)皮毛。氣行而澀為浮腫。大便溏多而腹腫腸鳴。皆濕氣勝也。四時五臟、皆以胃氣為本。五臟有胃氣,則和平而身安。若胃氣虛弱。不能運動。滋養(yǎng)五臟,則五臟脈不和平。本臟之氣盛者,其脈獨見。輕則病甚。過則必死,故經(jīng)曰:真臟之脈弦。無胃氣則死。先生之疾。幸而未至于甚。尚可調(diào)補。人知服牽牛、大黃。為一時之快。不知其為終身之害也。遂用平胃散加白術(shù)、茯苓、草豆蔻仁。數(shù)服而腸脹、溏瀉、腸鳴、時痛皆愈。飲食進。止有肢體浮腫,以導(dǎo)滯通經(jīng)湯主之。良愈。

【導(dǎo)滯通經(jīng)湯】
治脾濕有余。及氣不宣通。面目手足浮腫。 木香 白術(shù) 桑白皮 陳皮(各五錢) 茯苓(去皮。一兩)
上 咀,每服五錢,水二盞,煎至一盞,去渣,溫服?招氖城啊(nèi)經(jīng)曰:濕yin所勝。平以甚熱,以苦燥之,以淡泄之。陳皮苦溫。理肺氣。去氣滯,故以為主。桑白皮甘寒。去肺中水氣水腫臚脹。利水道,故以為佐。木香苦辛溫。除肺中滯氣。白術(shù)苦甘溫。能除濕和中,以苦燥之。白茯苓甘平。能止渴、除濕利。小便,以淡泄之,故以為使也。

黃膽論

寸口脈浮而緩。浮則為風(fēng)。緩則為痹。痹非中風(fēng),四肢苦煩。脾色必黃。瘀熱以行。趺陽脈緊而數(shù)。數(shù)則為熱。熱則消谷。緊則為寒。食即為滿。尺脈浮為傷腎。趺陽脈緊為傷脾。風(fēng)寒相搏。食谷則眩。谷氣不消。胃中苦濁。濁氣下流。小便不通。陰被其寒。熱流膀胱。身體盡黃,名曰谷疸。額上黑。微汗出。手足中熱。薄暮即發(fā)。膀胱急。小便自利,名曰女勞疸。腹如水狀不治。
○心下懊 而熱不能食。時時欲吐,名曰酒疸。
○陽明病脈遲者。食難用飽。飽則發(fā)煩。頭眩心煩。小便難。此欲作谷疸。雖下之。腹?jié)M如故。所以然者。脈遲故也。
○夫病酒黃膽者。必小便不利。其候心中熱。足下熱,是其證也。
○酒黃膽者,或無熱。靜言了了。腹?jié)M欲吐。鼻燥其脈浮者先吐之。沉弦者先下之。
○酒疸心中熱欲嘔者。吐之即愈。
○酒疸下之。久久為黑疸。目青面黑。心中如啖蒜韭狀。大便正黑。皮膚爪之不仁,其脈浮弱。雖黑微黃,故知之。
○師曰:病黃膽發(fā)熱煩喘。胸滿口燥者,以病發(fā)時火劫其汗。兩熱所得。然黃皆從濕得之。一身發(fā)熱。面黃肚熱。熱則在里。當(dāng)下之。
○脈沉?视嬎P”悴焕。皆發(fā)黃也。
○腹脹滿。面痿黃。躁不得睡。屬黃家。 ○師曰:黃膽之病。當(dāng)以十八日為期。治之十日以上宜瘥。反劇為難治。
○又曰:疸而渴者,其疸難治。疸而不渴者,其疸可治。發(fā)于陰部,其人必嘔。發(fā)于陽部,其人振寒發(fā)熱也。

茵陳蒿湯】
治谷疸為病。寒熱不食。食即頭眩。心胸不安。久久發(fā)黃。

茵陳蒿(六兩) 大黃(三兩) 梔子(十四個。擘)
上三味 咀。水一斗二升。煮茵陳。減一半。納二味。煮至三升,去渣。分溫三服。小便利。溺如皂莢色汁。狀正赤。壹宿腹減。黃從小便去也。

硝石礬石散】
治黃家日晡所發(fā)熱。而反惡寒。此女勞疸也。得之膀胱急。小腹?jié)M。一身盡黃。額上黑。足下熱。因作黑疸,其腹脹如水狀。大便必黑或時溏。此女勞之為病。非水也。腹?jié)M者難治。

硝石 礬石(燒。各等分)
上二味為末,以大麥面粥和。服方寸匕。日三服。病隨大小便去。大便正黑。小便黃是其候。

【梔子大黃湯】
治酒黃膽心中懊,或熱痛。宜服此方主之。

梔子(十四個擘) 枳實(五枚。炙) 豆豉(一升。綿裹) 大黃(一兩)
上 咀,以水六升。煮取二升,去渣。分溫三服。無時。

【茵陳五苓散
治黃膽病。一本茵陳湯及五苓散。(五苓散。局方有)

五苓散(五分) 茵陳蒿末(十分)
上和勻。先食飲服方寸匕。日三服。

【大黃硝石湯】
治黃病腹?jié)M。小便不利而赤。自汗出。此表和里實。當(dāng)下之。

大黃 黃柏 硝石(各四兩) 梔子(十四個。擘)
上 咀,水六升。煮取二升去渣。納硝石。煮一升。頓服之。

【黃連散】
治黃膽大小便秘澀壅熱。累效。 川大黃(好醋拌炒) 黃連(各二兩) 甘草(炙) 黃芩(各一兩)
上四味為末,每服二錢。食后溫水調(diào)下。日三服。

【 鼻瓜蒂散】
治黃膽遍身如金色。此方累經(jīng)效。 瓜蒂(十四個) 母丁香(一個) 黍米(四十九個)
上先將瓜蒂為細末。次入二味同碾。羅為末。每于夜臥。令病患先含水一口。兩鼻孔內(nèi) 入半字以下。吐了水便睡。至半夜或明日。取下黃水。旋用熟帛 了。直候取水定。便服前黃連散。病輕五日見效。重者半月取效。

食勞疳黃

膽礬丸】
治男子婦人食勞食氣。面黃虛腫。 癖氣塊。

膽礬(無石者。三錢) 黃蠟(二兩) 青州肥棗(五十個)
上以沙鍋或石器內(nèi)。用頭酷三升。先下膽礬。共棗子慢火熬半日。取出棗子去核。次下蠟二兩。再慢火熬一二時辰如膏。入好蠟茶二兩,同和為丸桐子大,每服二十丸。茶清下。日三服。食后,如久年腸風(fēng)痔疾。陳米飲下。日三服。一月見效。

【棗礬丸】
治食勞黃、目黃、身黃者。 皂礬(不以多少。沙鍋子木炭燒通赤。用米醋內(nèi)點之赤紅)
上為末。棗肉丸如桐子大,每服二三十丸。食后。生姜湯下。

【五疳丸】
治小兒疳瘦面黃。眼澀羞明。好吃泥土。乳食不消化。常服退黃化蟲。

綠礬(成塊者。燒通赤取出。一兩) 陀僧(燒赤取出一兩) 夜明沙(燒過。二兩半)
上為末。棗肉丸,如麻子大,每服五七丸,溫米飲下。量大小加減。日三服。不計時。

【茯苓滲濕湯】
治黃膽寒熱嘔吐?视嬂洹I眢w面目俱黃。小便不利。全不食不得臥。

茵陳(六分) 白茯苓(五分) 木豬苓 澤瀉(各三分)黃連 黃芩(生) 梔子 漢防己 白術(shù) 蒼術(shù) 陳皮 青皮(各二分)
上十二味 咀,作一服,水二盞,煎至一盞,去渣,溫服?招氖城啊

谷疸治驗

完顏正卿丙寅二月間。因官事勞役。飲食不節(jié)。心火乘脾。脾氣虛弱。又以恚怒。氣逆?zhèn)。心下痞滿,四肢困倦。身體麻木。次傳身目俱黃。微見青色顏黑。心神煩亂。怔忡不安。兀兀欲吐,口生惡味,飲食遲化。時下完谷,小便癃閉而赤黑,辰巳間發(fā)熱,日暮則止。至四月尤盛,其子以危急求予治之。具說其事,診其脈浮而緩。金匱要略云:寸口脈浮為風(fēng),緩為痹。痹非中風(fēng),四肢苦煩,脾色必黃,瘀熱以行,趺陽脈緊,為傷脾。風(fēng)寒相搏,食谷則眩。谷氣不消,胃中苦濁,濁氣下流,小便不通。陰被其寒。熱流膀胱。身體盡黃,名曰谷疸。宜茯苓梔子茵陳湯主之。

【茯苓梔子茵陳湯】
茵陳葉(一錢) 伏苓(去皮。五分) 梔子仁 蒼術(shù)(去皮炒) 白術(shù)(各三錢) 黃芩(生六分) 黃連(去須)枳實(麩炒) 豬苓(去皮) 澤瀉 陳皮 漢防己(各二分) 青皮(去白一分)
上十三味。 咀,作一服。用長流水三盞,煎至一盞,去渣,溫服,食前。一服減半。二服良愈。內(nèi)經(jīng)云:熱yin于內(nèi)。治以咸寒。佐以苦甘。又濕化于火。熱反勝之。治以苦寒,以苦泄之,以淡滲之,以梔子、茵陳苦寒。能瀉濕熱而退其黃,故以為君。難經(jīng)云:并主心下滿,以黃連、枳實苦寒。泄心下痞滿。肺主氣。今熱傷其氣,故身體麻木,以黃芩苦寒。瀉火補氣,故以為臣。二術(shù)苦甘溫,青皮苦辛溫,能除胃中濕熱,泄其壅滯,養(yǎng)其正氣。漢防己苦寒,能去十二經(jīng)留濕。澤瀉咸平。茯苓、豬苓甘平。導(dǎo)膀胱中濕熱利小便而去癃閉也。
點擊查看:<<衛(wèi)生寶鑒>>目錄

...
關(guān)于我們 - 聯(lián)系我們 -版權(quán)申明 -誠聘英才 - 網(wǎng)站地圖 - 醫(yī)學(xué)論壇 - 醫(yī)學(xué)博客 - 網(wǎng)絡(luò)課程 - 幫助
醫(yī)學(xué)全在線 版權(quán)所有© CopyRight 2006-2046, MED126.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lǐng)CP備06007007號
百度大聯(lián)盟認證綠色會員可信網(wǎng)站 中網(wǎng)驗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