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醫(yī)師
藥師
護士
衛(wèi)生資格
高級職稱
住院醫(yī)師
畜牧獸醫(yī)
醫(yī)學考研
醫(yī)學論文
醫(yī)學會議
考試寶典
網校
論壇
招聘
最新更新
網站地圖
您現(xiàn)在的位置: 醫(yī)學全在線 > 理論教學 > ?萍膊 > 兒科學 > 正文:化膿性腦膜炎
    

化膿性腦膜炎

化膿性腦膜炎治療方法 醫(yī)學論壇 評論
概述】  【流行病學">流行病學】 【病因學】 【發(fā)病機理】 【病理改變】 【臨床表現(xiàn)】 【并發(fā)癥】 【輔助檢查】 【診斷】 【鑒別診斷】 【治療措施】 【預防】 【預后

概述】 返回

  化膿性腦膜炎(purulent meningitis,簡稱化腦),系由各種化膿菌感染引起的腦膜炎癥。小兒,尤其是嬰幼兒常見。自使用抗生素以來其病死率已由50%~90%降至10%以下,但仍是小兒嚴重感染性疾病之一。其中腦膜炎雙球菌引起者最多見,可以發(fā)生流行,臨床表現(xiàn)有其特殊性,稱流行性腦脊髓膜炎。

診斷】 返回

  由于各種腦膜炎的致病微生物、臨床經過、治療方法與預后各不相同,臨床上首先要區(qū)別是否為化膿性腦膜炎和確定細菌種類。許多中樞神經系統(tǒng)感染的臨床表現(xiàn)與化腦相似,因而不可能僅從癥狀、一般體診來診斷化腦。必須重視眼神、前囟緊張充(有些患兒因失水而前囟不飽滿,但仍較緊張),對可疑者應早作腰穿檢查腦脊液進一步確診。只有在流腦流行季節(jié),當患兒存在典型癥狀及瘀斑,臨床診斷已經明確時,才可免除腦脊液檢查。遇有以下情況應考慮有化腦可能:①病兒有呼吸道或其他感染如上感、肺炎、中耳炎、乳突炎、骨髓炎、蜂窩組織炎或敗血癥,同時伴有神經系統(tǒng)癥狀。②有頭皮、脊背中線的孔竇畸形、頭顱俐傷,同時伴有神經系統(tǒng)癥狀。③嬰兒 不明原因的持續(xù)發(fā)熱,經一般治療無效。④乳幼兒實效高熱伴驚厥,而不能用一般高熱驚厥解釋者。新生兒早期腦膜炎病原菌剛剛開始侵入腦膜,腦脊液變化可能不明顯,高度懷疑時應隔一、二日后重復檢查。當患兒有劇烈頭痛、頻繁嘔吐、驚厥、血壓增高、視神經乳突水腫等顱內壓增高表現(xiàn)時,決定腰穿應特別慎重,為防止發(fā)生腦疝可先滴注甘露醇1g/kg以減低顱內壓。半小時后選用帶有內芯的腰穿針穿刺后患兒需平臥休息2小時以上。

  明確致病菌是有效治療的合保證。通過年齡、季節(jié)等流行病學資料與臨床經過雖能對致病菌作出初步推測。進一步確診必須依靠腦脊液涂片、細菌培養(yǎng)、對流免疫電泳等抗原檢查法。

  此病起病一般較急,腦脊液外觀微毛或輕度渾濁,白細胞稍增多,但以后即以單核細胞為主,蛋白輕度增高,糖、氯化物正常。應注意流行病學特點及臨床特殊表現(xiàn),以助鑒別。某些病毒感染,腦脊液細胞總數可明顯增高,且以多核白細胞為主,但其糖量一般正常,腦脊液IgM、乳酸氫酶及其同功酶(LDH4、LDH5)不增高可助鑒別。

  起病多較緩慢,常先有1~2周全身不適前驅癥狀。也有急驟起病者,尤其是患粟性結核的嬰兒。典型結核性腦膜炎腦脊液外觀毛玻璃樣,有時因蛋白含量過高而呈黃色。白細胞數200~300×106/L,偶爾超過1000×106/L,單核細胞胞占70%~80%。糖、氯化物均明顯減低。蛋白增高達1~3g/L,腦脊液留膜涂片可找到抗酸桿菌。應仔細詢問患者有無結核接觸史,檢查身體其他部位是否存在結核病灶,進行結核菌素試驗,在痰及胃液中尋找結核菌等以協(xié)助診斷。

  其臨床表現(xiàn),病程及腦脊液改變與結核性腦膜炎相似,起病緩慢癥狀更為隱匿,病程更長,病情可起伏加重,確診靠腦脊液印度墨汁染色見到厚莢膜的發(fā)亮園形菌體,在沙氏培養(yǎng)基上有新型隱球菌生長。

  但一般腦膿腫起病較緩慢,有時有限局癥狀,腦脊液壓力增高明顯,細胞數正;蛏栽黾,蛋白略高。當腦膿腫向蛛網膜下腔或腦室破裂時,可引起典型化腦。頭顱B超、CT、核磁共振等檢查,有助進一步確診。

  其病程較長,經過更隱伏,一般有顱高壓征,且可有異常的局部神經體征,常缺乏感染表現(xiàn)。多依靠CT、核磁共振檢查鑒別。

  系急性感染及毒素所引起的一種腦部癥狀反應,多因腦水腫所致,而非病原體直接作用于中樞神經系統(tǒng),故有別于中樞神經系統(tǒng)感染。其臨床特征為譫妄、抽搐昏迷,可有腦膜刺激癥狀或腦性癱瘓。腦脊液僅壓力增高,其他改變不明顯。

  Mollaret氏腦膜炎 少見,以良性復發(fā)為其特征,詳見肺炎球菌腦膜炎。

治療措施】 返回

  1.化腦預后好壞與是否早期明確病原菌,選擇恰當的抗生素進行治療密切相關。經腦脊液檢查初步確診后,應盡快由靜脈給予適當、足量的抗生素,以殺菌藥物為佳,并根據病情按計劃完成全部療程,不可減少藥物劑量與改變給藥方法。始終不能明確病原菌者,多由于診斷未明時曾不恰當使用抗生素所致。如在流腦流行季節(jié),年長兒童一般應先考慮系腦膜炎雙球菌所致,如有瘀點、瘀斑則更可疑?上扔青霉素、氨芐青霉素、磺胺治療,再根據反應高速用藥。病原菌未確定的散發(fā)病例,尤其嬰幼兒,應先按病原未明的化腦治療,特明確病原菌之后,再更改藥物。目前多主張用三代頭孢菌素,如頭孢三嗪噻肟、頭孢氨噻肟或二代頭孢菌素如頭孢呋肟。

  治療效果滿意時,體溫多于3天左右下降,癥狀減輕,腦脊液細菌消失,細胞數明顯減少,其它生化指標亦有相應好轉,此時可繼用原來藥物治療,二周后再復查腦脊液。如治療反應欠佳,需及時腰穿復查,觀察腦脊液改變,以確定所用藥物是否恰當,再酌情調整治療方案。

  鑒于化腦是一嚴重中樞神經系統(tǒng)感染,其預后與治療密切相關,故應嚴格掌握停藥指征,即在完成療程時癥狀消失、退熱一周以上,腦脊液細胞數數少于20×106/L,均為單核細胞,蛋白及糖量恢復正常(流腦停藥指征見另章節(jié))。一般情況下,完全達到這些標準,少需8~10天,多則需1月以上,平均2~3周左右。

  (1)病兒年齡對抗生不經選擇有一定的指導意義,如年長兒童患流感桿菌腦膜炎較少,新生兒化腦大多數是腸道革蘭氏陰性桿菌的藥物。一般主張用一般氨其糖類藥物甙類青霉素,因慶大霉素、丁胺卡那霉素對腸道革蘭氏陰性桿菌有效,而青霉素對鏈球菌、肺炎鏈球菌、腦膜炎雙球菌均有效。也可選用氨芐青霉素這一廣譜抗生素代替青霉素,耐藥菌株可用按芐青霉素加頭孢氨噻肟。新生兒尤其未成熟兒一般忌用氯霉素,因其肝、腎發(fā)育尚未成熟,對氯霉素的代謝、排泄功能尚不健全,易引起中毒,表現(xiàn)為“灰嬰綜合征”,甚至休克死亡。

  (2)保證藥物在腦脊液中達到有效濃度:首先應選用易于透過血腦屏障的藥物,使腦脊液中抗生素濃度超過抑菌濃度10倍以上。并要注意給藥方法及用藥劑量。氯霉素、磺胺嘧啶、靜注甲氧芐氨嘧啶(TMP)能較好到達腦脊液,保持有效的抗菌濃度,特別是氯霉素也較多通過發(fā)炎的腦膜。腦膜通透性隨病情好轉逐漸恢復正常,因而繼續(xù)進入腦脊液的藥量亦隨之減少。為保證治療效果,需大劑量由靜脈給藥,直到療程結束,不可中途減量及改變給藥方法。

  紅霉素養(yǎng)、羧芐青霉素、萬古霉素、1~2代頭孢菌素、氨基糖酐類抗生素通過血腦屏障的能力能較差。

  (3)如果選用的藥物能很好通過血腦屏障,原則上不需鞘內注射,以免出現(xiàn)不良反應及增加病兒痛苦慶大霉素、丁胺卡那霉素等藥不易到達腦脊液,可采用鞘內或腦室注射給藥。對延誤診治的嬰兒晚期化腦,腦脊液外觀有膿塊形成,或細菌對抗生素耐藥時,加用鞘內注射抗生素可提高治愈率。根據抗生素在腦脊液中存留時間,每日或隔日注射一次,一般連用3~5次,直到腦脊液轉為清晰,細胞數明顯下降,細菌消失。對葡萄糖球菌或少見細菌存在,或鞘注3~5次后腦脊液仍呈明顯炎癥改變時,則可延長鞘內注射時間,甚至可連續(xù)給7~10次。進行鞘內注射時,藥物必須稀釋至一定濃度,可用抽出之腦脊液或生理鹽水稀釋,需注意注入液量應略少于放出之腦脊液量。注射速度應緩慢。

  (4)腦室內注藥:由于存在血腦屏障及腦脊液單向循環(huán),對并發(fā)腦室 膜炎病兒采用靜脈及鞘內注射,藥物很難進入腦室,腦室液中抗生素濃度亦不易達到最小抑菌濃度的50倍,故近年有人主張腦室注藥以提高療效。對顱內壓明顯增高及腦積水病兒,采用側腦室穿刺注藥,同時還可作控制性腦脊液引流減壓。

  2.除流腦外,過去在化腦診斷明確后多主張常規(guī)使用氫化可的松、2~5日后改口服強的松至10~20日,以期減少顱內炎癥粘連,并認為腎上腺皮質激素對化腦雖無直接治療作用,但使用后有利于退熱及緩解顱內高壓、感染中毒等癥狀,但嚴格的對照觀察無論在減少病死率或后遺癥,均未見明顯效果。

  3.對癥處理  某些癥狀可并發(fā)癥能直接危及病兒生命,應及時處理。

  (1)控制驚厥:頻繁驚厥必須控制,以免發(fā)生腦缺氧及呼吸衰竭。其中最常見的原因是顱內壓增高和低鈣。除用脫水藥降低顱壓,常規(guī)補鈣外,對癥治療采用安定、水合氯醛、副醛、苯巴比妥等藥物抗驚厥,亦很必要。

 。2)減低顱內壓

 。3)搶救休克及DIC。

 。4)確診后用3%鹽水6ml/kg緩慢滴注,可提高血鈉5mmol/L,若仍不能糾正,可再給3~6ml/kg。同時應限制入量,每日800~900ml/m2,給液成分與一般維持液相同。由于大量應用鈉鹽,必然增加鉀和鈣離子的丟失,必須注意補充。

 。5)大量液體積聚可使顱內壓增高,除引起癥狀外,還可壓迫損傷腦組織,影響遠期預后;且積液發(fā)生與感染有關,有時液體本身即為膿性,如不穿刺引流,很難自行吸收。穿刺放液應根據以下情況處理:①顱骨透照度驗陽性得,可行穿刺以確定積液性質。②積液量不多,非膿性,蛋白含量不高,臨床無顱壓增高表現(xiàn),治療經過順利者,不再穿刺,定期透照復查,大多數病兒在1~2個月內積液自行吸收。~硬腦膜下積液有明顯炎性改變時,可診斷為硬膜下積膿。積液量較多,同時有顱內壓增高癥狀;蛋白會計師高,色發(fā)黃,③硬膜下積膿時均應穿刺放液。開始每日或隔日穿刺1次。每次放液量,每側以少於30ml為宜,兩側總量一般不超過60ml。1~2周后酌情延長穿刺間隔時間,減少穿 刺次數,直到癥狀消失。④個別病兒雖經反復穿刺放液及長期觀察,積液量仍不減少,顱內高壓的表現(xiàn)或局灶性大腦功能受損的癥狀和體征都不減輕,過去主張用手術摘除囊膜,以免腦組織受壓,引起腦萎縮或神經系統(tǒng)后遺癥。但近甘余年來未見有手術摘膜報導。相反,個別多次放液不愈的患兒,經保守觀察數月,往往積液可自行吸收終至痊愈。⑤有硬膜 下積膿時,可進行局部沖洗,并注入適當抗生素(劑量參考鞘內注射藥量)及地塞米松1mg/次。

  4.病室應空氣流通,溫度適宜。對急性期病兒需嚴密守抗觀察,定期測呼吸、脈搏、血壓、觀察尿量、呼吸狀況、瞳孔變化,以便早期發(fā)現(xiàn)休克及腦疝;X病兒急性期入量應控制在1000~1200ml(m2·d),即正常生理需要量的75%。既要保證患兒入量,又要避免輸液量過多加重腦水腫。合并脫水者,應按損失量補充,否則影響腦灌注。

發(fā)病機理】 返回

  細菌抵達腦膜可通過多種途徑,如外傷或手術直接接種、淋巴或血流播散等。通常腦膜炎是由菌血癥發(fā)展而來。細菌多由上呼吸道侵入,先在鼻咽部隱匿、繁殖,繼而進入血流,直接抵達營養(yǎng)中樞神經系統(tǒng)的血管,或在該處形成局部血栓,并釋放出細菌栓子到血液循環(huán)中。由于小兒防御、免疫功能均較成人弱,病原菌容易通過血腦屏障到達腦膜引起化腦。嬰幼兒的皮膚、粘膜、腸胃道以及新生兒的臍部也常是感染侵入門戶。副鼻竇炎、中耳炎、乳突炎既可作為病灶窩藏細菌,也可因病變擴展直接波及腦膜。

病理改變】 返回

  病變主要在中樞神經系統(tǒng)。早期和輕型病例,炎性滲出物多在大腦頂部表面,以后逐漸蔓延,使全部大腦表面、基底部、脊髓被一層膿液覆蓋。蛛網膜下腔充滿漿液膿性分泌物,腦橋前面、第四腦室底及橋腦與小腦之間尤甚。腦膜表面的血管極度充血,常有血管炎,包括血管與血竇的血栓形成,血管壁壞死、破裂與出血。

流行病學】 返回

  我國一般以肺炎鏈球菌所致者多,其次為流感桿菌。但在歐美各國,流感桿菌腦膜炎所占比例較高,可能與社會菌群差異、人群免疫狀態(tài)不同及檢驗方法的靈敏性有關。在我國腦膜炎球菌、肺炎鏈球菌及流感桿菌引起的化脫離群腦占小兒化腦總數2/3以上。新生兒容易發(fā)生腸道革蘭氏陰性桿菌腦膜炎,其中大腸桿菌占第一位,其次為變形桿菌、綠膿桿菌、產氣桿菌等;β溶血性鏈球菌B組所致者國外較多。金黃色葡萄球菌腦膜炎多系敗血癥所致,或因創(chuàng)傷、手術、先天畸形而并發(fā)此菌感染。

臨床表現(xiàn)】 返回

  各種細菌所致化腦的臨床表現(xiàn)大致相仿,可歸納為感染、顱壓增高及腦膜刺激癥狀。其臨床表現(xiàn)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患兒的年齡。年長兒與成人的臨床表現(xiàn)相似。嬰幼兒癥狀一般較隱匿或不典型。

  兒童時期化腦發(fā)病急,有高熱、頭痛、哎吐、食欲不振及精神萎靡等癥狀。起病時神志一般清醒,病情進展可發(fā)生嗜睡、譫妄、驚厥和昏迷。嚴重者在24小時內即出現(xiàn)驚厥、昏迷/體檢每見患兒意識障礙、譫妄或昏迷、頸強直、克氏征與布氏征陽性。如未及時治療,頸強直加重頭后仰、背肌僵硬甚至角弓反張。當有呼吸節(jié)律不整及異常呼吸等中樞性呼吸衰竭癥狀,并伴瞳孔改變時,提示腦水腫嚴重已引起腦疝。皰疹多見于流腦后期,但肺炎鏈球菌、流感桿菌腦膜炎亦偶可發(fā)生。

  嬰幼兒期化腦起病急緩不一。由于前囟尚未閉合,骨縫可以裂開,而使顱內壓增高及腦膜刺激癥狀出現(xiàn)較晚,臨床表現(xiàn)不典型。常先以易激惹、煩躁不安、面色蒼白、食欲減低開始,然后出現(xiàn)發(fā)熱及呼吸系統(tǒng)或消化系統(tǒng)癥狀,如嘔吐、腹瀉輕微咳嗽。繼之嗜睡、頭向后仰、感覺過敏、哭聲尖銳、眼神發(fā)呆、雙目凝視,有時用手打頭、搖頭。往往在發(fā)生驚厥后才引起家長注意和就診。前囟飽滿、布氏征陽性是重要體征,有時皮膚劃痕試驗陽性。

  新生兒特別是未成熟兒的臨床表現(xiàn)顯然不同。起病隱匿,常缺乏典型癥狀和體征。較少見的宮內感染可表現(xiàn)為出生時即呈不可逆性休克或呼吸暫停,很快死亡。較常見的情況是出生時嬰兒正常,數日后出現(xiàn)肌張力低下、少動、哭聲微弱、吸吮力差、拒食、嘔吐、黃疸。發(fā)紺、呼吸不規(guī)則等非特異性癥狀。發(fā)熱或有或無,甚至體溫不升。查體僅見前囟張力增高,而少有其他腦膜刺激征。前囟隆起亦出現(xiàn)較晚,極易誤診。唯有腰穿檢查腦脊液才能確診。

并發(fā)癥】 返回

  1.硬腦膜下腔的液體如超過2ml,蛋白定量在0.4g/L以上,紅細胞在100萬×106/L以下,可診斷為硬腦膜下積液。

  2.急性彌漫性腦水腫導致顱內壓增高為常見合并癥,如程度嚴重,進展急速,則可發(fā)生顳葉氏鉤回疝或枕骨大孔疝。對些認識不足,未及早采用脫水療法及時搶救,可以危及生命。顱內高壓病兒在轉院時尤需注意,應先用滲透性利尿劑減壓,待病情穩(wěn)定后才可轉送。由于嬰兒前囟、骨縫尚未閉合,可直到代償作用,故顱內壓增高的表現(xiàn)常不典型,腦疝的發(fā)生率亦較年長兒相對少見。

  3.是造成預后不良和嚴重后遺癥的重要原因。革蘭氏陰性桿菌所致者尤多。感染途徑系經過血行播散,脈絡膜裂隙直接蔓延或經腦脊液逆行擴散。①腦室液細菌培養(yǎng)、涂片獲陽性結果,且多與腰椎穿刺液檢查結果一致。②腦室液白細胞數≥50×106/L,以多核細胞為主。③腦室液糖<300mg/L或蛋白定量>400mg/L。④腦室液炎性改變(如細胞數增多、蛋白升高、糖量降低)較腰穿腦脊液改變明顯。這4項指標中,第一項單獨存在,即可作為確診條件。第二項應再加上第3、4項中之一項始可確診。

  4.患腦膜炎時,膿性滲出物易堵塞狹小孔道或發(fā)生粘連而引起腦脊髓循環(huán)障礙,產生腦積水。常見于治療不當或治療過晚的病人,尤其多見于新生兒和小嬰兒。粘連性蛛網膜炎好發(fā)于枕骨大孔,可阻礙腦脊液循環(huán);或腦室膜炎形成粘連,均為常見的引起梗阻性腦積水的原因。

  5.化腦患兒除因嘔吐、不時進飲食等原因可引起水、電解質紊亂外,還可見腦性低鈉血癥,出現(xiàn)錯睡、驚厥、昏迷、浮腫、全身軟弱無力、四肢肌張力低下、尿少等癥狀。其發(fā)生原理與感染影響腦垂體后葉,使抗利尿激素分泌過多導致水潴留有關。

  6.由于腦實質損害及粘連可使顱神經受累或出現(xiàn)肢體癱瘓,亦可發(fā)生腦膿腫、顱內動脈炎及繼發(fā)性癲癇發(fā)干什么。暴發(fā)型流腦可伴發(fā)DIC、休克。此外,中耳炎、肺炎、關節(jié)炎也偶可發(fā)生。

輔助檢查】 返回

  1.血象  白細胞總數及中性粒細胞明顯增加。貧血常見于流感桿菌腦膜炎。

  2.血培養(yǎng)  早期、未用抗生素治療者可得陽性結果。能幫助確定病原菌。

  3.咽培養(yǎng) 分離出致病菌有參考價值。

  4.瘀點涂片  流腦患兒皮膚瘀點涂片查見細菌陽性率可達50%以上。

  5.腦脊液可見典型化膿性改變。其外觀混濁或稀米湯樣,壓力增高。鏡檢白細胞甚多,可達數億/L,其中定量常在150mg/L以下。糖定量不但可協(xié)助鑒別細菌或病毒感染,還能反映治療效果。蛋白定性試驗多為強陽性,定量每在1g/L以上。將腦脊液離心沉淀,作涂片染色,常能查見病原菌,可作為早期選用抗生素治療的依據。

  6.利用免疫學技術檢查患兒腦脊液、血、尿中細菌抗原為快速確定病原菌的特異方法。特別是腦脊液抗原檢測最重要。

 。1)對流免疫電泳(coumter-immunoec trophoresis,CIE):此法系以已知抗體(特定的抗血清)檢測腦脊液中的抗原(如可溶性莢膜多糖。特異性高,常用作流腦快速診斷,也用以檢查流感桿菌、肺炎鏈球菌等,陽性率可達70%~80%。

 。2)對腦膜炎雙球菌與流感桿菌檢測結果與用CIE方法所測結果相似。但對肺炎鏈球菌敏感性較差。此法較CIE敏感,但有假陽性可能。

  (3)用熒光素標記已知抗體,再加入待檢抗原(如腦脊液、血液標本),然后用熒光顯微鏡觀察抗原抗體反應。此法特異性高、敏感性強,可快速作出診斷,但需一定設備。

 。4)酶聯(lián)免疫吸附試驗

 。5)鱟蛛溶解物試驗

  7.(1)正常腦脊液中免疫球蛋白量很低,IgM缺乏;X患兒IgM明顯增高,如大于30mg/L,基本可排除病毒感染。

 。2)正常腦脊液LDH平均值:新生兒53.1IU;乳兒32.6IU;幼兒29.2IU;學齡28.8IU。LDH同功酶正常值;新生兒LDH127%,LDH235%,LDH334%,LDH243%,LDH51%。出生1個月后,LDH137%,LDH232%,LDH328%,LDH42%,LDH51%。化腦病兒LDH值明顯升高,同功酶中LDH4及LDH5明顯上升。

 。3)正常腦脊液乳酸平均仁政為159mg/L細菌性腦膜炎都超過200mg/L,而無菌性腦膜炎都高于250 mg/L。將腦脊液中乳酸值>350mg/L定為細菌性腦膜火診斷標準,無假陽性與假陰性。乳酸不高?膳懦X。

鑒別診斷】 返回

  1.此病起病一般較急,腦脊液外觀微毛或輕度渾濁,白細胞數每毫升十余個至數百個,早期多核細胞稍增多,但以后即以單核細胞為主,蛋白輕度增高,糖、氯化物正常。應注意流行病學特點及臨床特殊表現(xiàn),以助鑒別。某些病毒腦炎早期,尤其是腸道病毒感染,腦脊液細胞總數可明顯增高,且以多核白細胞為主,但其糖量一般正常,腦脊液IgM,乳酸脫氫酶及其同功酶(LDH4、LDH5)不增高可助鑒別。

  2.起病多較緩慢,常先有1~2周全身不適的前驅癥狀。也有急驟起病者,尤其是患粟粒性結核的嬰兒。典型結核性腦膜炎腦脊液外觀毛玻璃樣,有時因蛋白含量過高而呈黃色。白細胞數200~300×106/L,偶爾超過1000×106/L,單核細胞占70%~80%。糖、氯化物均明顯減低。蛋白增高達1~3g/L,腦脊液留膜涂片可找到抗酸桿菌。應仔細詢問患者有無結核接觸史,檢查身體其他部位是否存在結核病灶,進行結核菌素試驗,在痰及胃液中尋找結核菌等以協(xié)助診斷。對高度懷疑而一時不易確診的病人,應給予抗癆藥物以觀察治療反應。

  3.其臨床表現(xiàn)、病程及腦脊液改變與結核性腦膜炎相似,起病緩慢癥狀更為隱匿,病程更長,病情可起伏加重。確診靠腦脊液印度墨汁染色見到厚莢膜的發(fā)亮園形菌體,在沙氏培養(yǎng)基上有新型隱球菌生長。

  4.但一般腦膿腫起病較緩慢,有時有了發(fā)局癥狀,腦脊液壓力增高明顯,細胞數正常或稍增加,蛋白略高。當腦膿腫向喜氣洋洋網膜下腔或腦室破裂時,可引起典型化腦。頭顱B超、CT、核磁共振等檢查,有助進一步確診。

  5.其病程較長,經過更隱伏,一般有顱高壓征,且可有異常的局部神經體征,常缺乏感染表現(xiàn)。多依靠CT、核磁共振檢查鑒別。

  6.系急性感染及毒素所引起的一般腦部癥狀反應,多因腦水腫所致,而非病原體直接作用于中樞神經系統(tǒng),故有別于中樞神經系統(tǒng)感染。其臨床特征為譫妄、抽搐、昏迷,可有腦膜刺激癥狀或腦性癱瘓。腦脊液僅壓力增高,其他改變不明顯。

  7.Mollaret氏腦膜炎  少見,以良性復發(fā)為其特征,詳見肺炎球菌腦膜炎。

預防】 返回

  化腦尤其是肺炎球菌腦膜炎,大多是由上呼吸道感染發(fā)展而來,因此對嬰兒的呼吸道感染必須予以重視,平時即應建立良好的生活制度,注意保暖,多見陽光,多吸新鮮空氣,進行必要的戶外活動以增強身體抵抗力,并少與患呼吸道感染的病人接觸,以盡量防止呼吸道感染的發(fā)生。這點對于減少肺炎球菌腦膜炎的復發(fā)極為重要。新生兒腦膜炎的預防則與圍生期保健有關,應徹底治療產婦感染。新生兒如果暴露在嚴重污染環(huán)境中,則應使用抗生素預防。

預后】 返回

  與化腦預后有關的因素是:患兒年齡、感染細菌種類、病情輕重,治療早晚,有無并發(fā)癥及細菌對抗生素的敏感性等。嬰幼兒抵抗力差,早期診斷較困難故預后差。新生兒化腦病死率可達65%~75%,特別是宮內感染腸道細菌預后極差。金黃色葡萄球菌及腸道細菌引起者由于細菌耐藥,治療困難病死率亦高。肺炎鏈球菌所致化腦病死率可達15%~25%,且易于復發(fā)、再發(fā)。

關于我們 - 聯(lián)系我們 -版權申明 -誠聘英才 - 網站地圖 - 醫(yī)學論壇 - 醫(yī)學博客 - 網絡課程 - 幫助
醫(yī)學全在線 版權所有© CopyRight 2006-2026, MED126.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浙ICP備12017320號
百度大聯(lián)盟認證綠色會員可信網站 中網驗證